早上從高雄市出發(fā),看過鉆石大賣場、海邊的水果賣場,即刻上車繼續(xù)一路向南了。一路上有相當?shù)囊欢温烦萄刂蠛P旭偅惨宦沸蕾p了沿海風(fēng)光。 這里的大海還是臺灣海峽,此刻海面平靜,猶如太湖的湖水般溫柔,海面上僅遙遙望見一艘小船。 <p class="ql-block">海邊總是人們喜歡光臨的地方,當?shù)赜嘘P(guān)方面也在海邊修筑裝飾一些建筑物,點綴著海邊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專程開了小車來到海邊,坐在亭子里欣賞海景,再帶些食品來野餐,也是十分美好的享受。</p> 很有點藝術(shù)性的曲線形長廊,似大海的波浪。如果種上些藤蔓植物,就是海邊綠蔭長廊。 蔚藍色的大海,美麗的大海,對岸就是祖國大陸。 海面波瀾不驚,天空云卷云舒。 海水拍岸,浪花很小,是個微風(fēng)的好天氣。 海邊一座猶如城堡似的建筑,是供游人休憩之地。 供過客休息、遮陽、避雨的涼亭,在空曠的海邊很有用。一些路燈采用太陽能。 路過一處沙灘,遠處可望見有集鎮(zhèn),卻也不見游人在沙灘。應(yīng)該說時間還不到下海的時候,雖然當?shù)貧鉁剡_29度,但海水還是涼的。 路過一個集鎮(zhèn),叫恒春。 <p class="ql-block">恒春鎮(zhèn)位處恒春半島南端,隸屬于屏東縣,是臺灣最南端的鄉(xiāng)鎮(zhèn),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西臨臺灣海峽(南海),南臨巴士海峽(呂宋海峽),由于氣候溫暖,從前此地遍布蝴蝶蘭,恒春的古名“瑯嶠”,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p><p class="ql-block">清同治年間,恒春半島發(fā)生牡丹社事件,于是沈葆楨奏請朝廷在此地筑城墻,并在瑯嶠設(shè)縣,是屏東最早的縣治。</p><p class="ql-block">由于此地氣候溫暖,四季如春,沈葆楨將其改名為“恒春”。(文字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路過一個叫五里亭的車站名。以為是個普通的小車站。</p><p class="ql-block">其實恒春有個機場,即恒春機場(地圖上標出),但又叫五里亭機場,位置就在這附近了。五里亭機場用于臺灣島內(nèi)航線,主要為發(fā)展南部旅游特別是墾丁國家公園。</p> 建于農(nóng)田間的民舍。 雖是平房也很整齊劃一,前后綠樹成蔭,屋前還有游泳池。 綠油油的秧田,四周不見一農(nóng)夫在忙綠。 經(jīng)過不到1小時的行程,大巴開到了一家叫海珍堡的飯店前,就在這里用午餐。 海珍堡后面,是一座不高的山,大概是臺灣中央山脈的余脈。山上有寶塔、亭子,可能也是一個景點。 海珍堡前方就是大海,走過去不遠就看到有供玩海的地方。藍色的旗子寫著“墾丁旅游網(wǎng)”等。 出發(fā)了!<div>在海珍堡飯店的對面公路邊,即賽車場旁豎立著一根柱子,上面的路牌顯示:墾丁-7公里,鵝鑾鼻風(fēng)景區(qū)15公里。</div> <p class="ql-block">我們以為是去鵝鑾鼻風(fēng)景區(qū),因為這是在行程表里提到的地方。當然墾丁很大,包括好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墾丁公園全境位于屏東縣、臺灣本島最南端的恒春半島。陸地面積18,084公頃,海域面積15,185公頃,海陸域合計共33,269公頃,園區(qū)南北長約24公里,東西寬約24公里,全境屬熱帶,為臺灣熱門觀光勝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墾丁的景點有大尖山、龍鑾潭、貓鼻頭、白沙灣、龍磐公園,以及鵝鑾鼻燈塔、森林游樂區(qū)、船帆石等。</p> 行駛不久,就是沿著大海了。岸邊的標語也是意味著保護資源。 途中看到的海洋,按照地理位置,現(xiàn)在是離開恒春后有一段路程了,那么這個海面就是巴士海峽了,不再是臺灣海峽。海面上看到一條顏色不同的海水,有點奇妙。 現(xiàn)在的位置已經(jīng)在大墾丁的范圍內(nèi),這個海灘邊的巨巖,叫船帆石,也是墾丁一景。<br> <p class="ql-block">這塊巨巖是珊瑚礁巖,矗立于海中,看起來像是即將啟航船舶的風(fēng)帆,因而被稱為船帆石。由于從某一角度觀看像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的頭像,該石亦俗稱尼克松頭。</p> 船帆石高約18米,是因為附近臺地上方滾落至海邊的舊珊瑚礁石,因其巖質(zhì)較附近之初期隆起珊瑚礁巖堅硬,因此在其他珊瑚礁被侵蝕后顯露出來,矗立在海上,由臺地上方可見到其它巨大的珊瑚礁巖可為證明。(本段文字來自網(wǎng)絡(luò)) 半小時左右,到達了墾丁的一處景區(qū),只見前面有三個球形的建筑。這三個球形的涉及范圍也很大,附近還有其它建筑。 到了距這上面的兩個球形較近的位置,看不出是什么東西,不大像天文臺的望遠鏡觀察臺。<br><br>導(dǎo)游介紹,這里是臺灣軍方的航空監(jiān)視臺,因為這里是臺灣的最南端了,基于防衛(wèi)需要設(shè)置。 很遠處在圓球附近的一幢建筑,有點像車間的樣子,大概也是為這航站服務(wù)的。 遠遠地看見一座山峰,很尖的形狀。墾丁有一處景點是大尖山,有點像。 這里是停車場,此時來景區(qū)沒幾輛車,顯得很空。<br> <p class="ql-block">看到旁邊的一個介紹的牌子,才知道這里是龍磐公園,也是墾丁的一個景區(qū)。</p> 龍磐為佳鵝公路旁、瀕臨太平洋的廣闊草生地,珊瑚礁石灰?guī)r臺地,由于石灰?guī)r被水溶蝕而形成的崩崖、滲穴、裂溝等地形景觀。<div>佳鵝公路指的是佳樂水(景點)到鵝鑾鼻(景點)的景區(qū)公路。</div> <p class="ql-block">到了龍磐,先走到離開海岸最近的位置。這是在高處看海,這里就是太平洋,這大洋的藍色似乎就不同于大陸沿海,更加深邃。</p> 正好是在一個海灣的一側(cè),只見白色的浪花溫柔地拍打著海灘,但是如果在臺風(fēng)季節(jié),那么就沒這樣的景色,而是濁浪滔天了。 在高處向太平洋的遠處眺望去,只見海天一色,茫茫無際。一些游人已走到更接近海洋的位置。<br> 海洋中有礁石,周圍就有白色的浪花。 從這兒可看到好多長著草的植被,大概就是介紹的草生地 在海灘旁,有這樣大片的草地,確實是罕見的景觀。 這兒可以看到草生地旁的石灰?guī)r。 幾輛大巴的到來,使得原來平靜的太平洋岸灘上,頓時熱鬧起來。不過絕大多數(shù)的游人是被那碧波浩瀚的大洋風(fēng)光所吸引住了,很少有注意腳下的什么草生地、石灰?guī)r。 那邊高出的平臺,應(yīng)該就是珊瑚礁石灰?guī)r臺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綠色植被在上面。 這里的巖石,也是珊瑚礁的臺地,但是已經(jīng)有裂溝的地質(zhì)變化結(jié)果。 這泥地中央的也是以前的珊瑚礁。 可以明顯地看到的裂溝,珊瑚礁的表面呈現(xiàn)一種疏松的結(jié)構(gòu),石灰?guī)r的珊瑚礁是很容易被水長期沖刷后發(fā)生變化的。 地表上的石灰?guī)r。 這臺地旁的高低地形,大概就是叫崩崖了。 附近有一塊介紹崩崖形成過程的牌子,很具體的說明了這種地貌的形成。 這里也看得出裂溝的存在。 臺灣南邊的陽光在3月份已經(jīng)比較熾烈,而在這大洋岸邊是絕然無遮無擋的,更是紫外線厲害,連好多男士都不由得撐起陽傘。 幾位女士卻不顧陽光的恩賜,依然在崖邊欣賞美景。 難得有機會站在太平洋的岸邊,與老伴來個合影吧! 看不夠的太平洋景色,使好多游客在導(dǎo)游的一再催促下才紛紛離去。 離開后走向停車場時,看到遠處有這樣的建筑,細長的肯定是天線之類的設(shè)施。環(huán)形的建筑,加上中央類似水塔或煙囪的建筑物,可能也是附近航空站的一種配套設(shè)施。 <p class="ql-block">在離開大洋邊的觀賞地區(qū)大巴時,走過這些長滿闊葉植物的地方,這是露兜樹。</p><p class="ql-block">在臺灣地區(qū),露兜樹是常見的防風(fēng)固沙樹種。臺灣當?shù)氐目图胰藭眠@種植物的根來編織草鞋。露兜樹的果實與菠蘿極為相似。</p> 在露兜樹叢中穿過,可見其樹高是多少。 最后,遠遠地看到這座燈塔,就是鵝鑾鼻燈塔,臺灣島的最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