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個淅瀝的夏日,約了幾個朋友,再次去參觀杜甫草堂博物館,感懷這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p> <p class="ql-block"> 購得門票,行至正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莊重的橫匾“杜甫草堂”,再放眼整個草堂,與多年前初次參觀相比,感覺草堂環(huán)境更加寧靜肅穆,規(guī)模更加宏大。綠樹成蔭,景致幽深,蟲鳴鳥唱,好不優(yōu)美雅致??!</p> <p class="ql-block"> 沿著中軸線參觀:首先是大廨,廳中央安放了一尊瘦削的銅像:低首捋須,凝目沉思,那便是杜甫像!是雕塑大師的匠心獨運,藝術地解讀了杜甫的靈魂與思想,形象再現(xiàn)了詩圣自身都過著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生活,依然替民所急、為國操勞的風骨神韻!</p> <p class="ql-block"> 過柴門,入工部祠,因杜甫在蜀曾入嚴武幕,朝廷任其檢校工部員外郎之職,故而后世尊稱其為杜工部,將紀念他的祠宇稱為工部祠,是祭祀用的饗殿。再往前便是詩史堂,杜甫的詩歌反映了唐朝由盛及衰的歷史,故稱詩史。彰顯了一代詩圣青年時期的遠大抱負,以及暮年時期在國破家亡的苦難里,推己及人,憂民憂國的高尚情懷。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到“遲日江山麗,春風花木香”的美妙,再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傷,還有那“三吏”“三別”的痛楚,以至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無奈與期許,無不昭示了詩人曲折而酸楚的心路歷程!</p> <p class="ql-block"> 工部祠的南邊是一覽亭和詩圣園。工部祠的東邊,有一茅草屋頂?shù)耐ぷ?,?nèi)樹“少陵草堂”石碑,是果親王允禮路過此地書寫,因杜甫自稱少陵野老,故此題名以紀念!</p> <p class="ql-block"> 杜甫的茅屋是博物館里標志性建筑,于公元759年,杜甫一家在安史之亂中顛沛流離,由隴右(今甘肅南部)入蜀,依靠友人嚴武幫助修建的臨時棲身之所,屋頂蓋茅草,墻面糊泥巴,簡單的幾件家具,這與當時的平民百姓家并無兩樣,唯一不同的是有一張窄小的書桌,就是在這窄小的書桌上,杜甫旅居成都期間,這下了24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作,留下了《春夜喜雨》、《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等千古絕唱,這些詩歌都是杜甫詩集最有價值的精品之作!如今的茅屋修繕一新,牢固結(jié)實,狂風卷不走茅草,如麻的雨水打濕不了床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茅屋前翠竹青青,鮮花繞徑,蜿蜒的浣花溪淙淙流淌,仿佛在吟詠一首首古老的歌謠,綿長悠遠……在沙灘上,河道里,泊船頭那些駐足凝望,流連踟躕的赤麻鴨、白鷺、棕頭鴉雀們,是否也在感嘆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呢?眺望遠方,浣花溪兩岸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好不繁華!如果詩圣泉下有知,你當年的理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得償所愿,你憂國憂民的情懷也正激發(fā)著新時代的人們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締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呢!</p> <p class="ql-block"> 由茅屋往東北就來到唐代遺址,由此回游往南是:杜詩木刻廊、浣花祠、花徑、草堂影壁、大雅堂、情系草堂陳列館等,出南門離草堂?;赝麄€博物館景色清幽秀麗,建筑古樸典雅,透著一股詩情畫意般的氣息,博物館里那一幅幅精美的詩畫作品無不熏染著每一個游客,或贊美或驚嘆……而今的杜甫草堂是無數(shù)仰慕詩圣的粉絲打卡地,是無數(shù)騷人墨客膜拜的文學勝地,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瑰麗殿堂!</p><p class="ql-block"> 致敬--偉大的詩圣杜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