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9——10日,我在吉林琿春龍山湖海雕拍攝點拍攝了兩天白尾海雕和虎頭海雕。在拍攝現(xiàn)場,這兩種巨雕時而揚臂振翅盤旋于藍(lán)天,時而閑庭信步于冰面,時而成雙成對嬉戲起舞,時而為爭搶食物而拼死爭斗,那十足野性中充滿了孤傲與蒼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jù)鳥點人介紹,每年冬天,這兩種海雕都會遷徙至此,當(dāng)?shù)卣疄榱四芰糇∷鼈儠妒臭~類或鴨架骨給它們食用,一般它們在此駐留20天左右便會飛走。<br> 近日由于疫情形勢嚴(yán)峻,我悶在家中將此次拍攝的片子整理了一下,準(zhǔn)備分四部分與大家分享。本篇是第三部分,主要呈現(xiàn)的是虎頭海雕的英姿和一些捕食情景。我所見到的虎頭海雕由于離湖邊很遠(yuǎn),所以很難拍到特寫鏡頭。<br> 但愿此篇能夠為呆在家中的朋友帶來一點戰(zhàn)勝疫情的精氣神。 虎頭海雕(拉丁學(xué)名:Haliaeetus pelagicus):在國外繁殖于俄羅斯西伯利亞、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沿海、薩哈林島、堪察加半島和朝鮮,越冬于日本北海道、琉球群島,阿留申群島、科迪亞克島和朝鮮,有人認(rèn)為沒有亞種分化,也有人認(rèn)為它分化為2個亞種,我國僅有指名亞種,極為罕見,僅記錄于河北灤南、山西榆次、遼寧大連和營口、吉林琿春、黑龍江撫遠(yuǎn),以及臺灣新竹和嘉義等地。除臺灣為迷鳥外,其他各地的居留情況也尚不清楚,其中吉林、遼寧可能為夏候鳥,河北可能為冬候鳥,山西可能為旅鳥。 虎頭海雕頭部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縱紋,看似虎斑,因而得名。體型碩大,特征為有一黃色的特大鳥喙,它的體羽主要為暗褐色,虹膜、嘴、腳均為黃色,爪黑色。前額、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以及呈楔形的尾羽全部為白色。 虎頭海雕在空中盤旋飛行,或快或慢,直飛側(cè)旋,威武瀟灑!<br><br>展翼憑風(fēng),天高任我! 虎頭海雕:是一種大型的猛禽,棲息于亞洲北部的海岸及河谷地帶。是“海雕屬”中最大型的成員,也是最大的猛禽之一。雄性平均:身長90厘米,翼展190厘米,重量5.5公斤;雌性平均:身長100厘米,翼展220厘米,重量8公斤。 <h1><b>謝謝關(guān)注 謝謝轉(zhuǎn)發(fā)分享!</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