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是微信視頻的截圖。</p><p class="ql-block">被人類喂食長大的小鳥,以為長開嘴巴就會有食物可以享用。面對小蟲等美食,不會啄食,只會長大嘴巴。這是多么諷刺的一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幼鳥出生,還沒有覓食能力時,是鳥媽媽捉蟲子喂它們。但當它們能飛出巢外,鳥媽媽就帶它們學(xué)習(xí)飛行尋食,逐漸自謀生機。連自然界的動物都懂得這種生存本領(lǐng)。</p><p class="ql-block">優(yōu)勝劣汰,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個基本觀點。不管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有競爭力的就能取勝,無競爭力的就遭淘汰。靠人喂養(yǎng)大的鳥,沒有掌握覓食本事,最后的結(jié)果,只有餓死。</p><p class="ql-block">生動的視頻,告訴我們這個道理。</p><p class="ql-block">身邊不少實例,三四十歲的年輕人,不工作,怕辛苦,以各種理由待在家,吃父母的,我們說這是“啃老”。</p> <p class="ql-block">我們知道,在外國的年輕人成年后多不與父母同住,“啃老”在外國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當然中國與外國情況有別,但成年后不工作絕沒有任何說得通的理由。很多孩子長大后之所以失敗,和父母的教育失敗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部分中國家庭的父母,總認為自己年輕時吃過太多的苦。所以對于下一代的教育,總是能讓則讓。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有一點的不如意,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只會越來越“無能”。就像視頻里的小鳥,以為張大嘴巴就有蟲吃。這些年輕人既使已人到中年,仍是長不大的“寶寶”。</p> <p class="ql-block">怎么看這種現(xiàn)象?我覺得很重要是小時家庭溺愛,大了缺乏這種教育。不懂得路靠自己走,生活重擔(dān)應(yīng)由自己負重。父母養(yǎng)兒不得法,溺愛結(jié)果使兒女連生存能力都缺失。愛孩子變成害了孩子,最后的苦果只有自己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