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我186團(“亢營”前身)從1940年5月起,就從八路軍蘇皖縱隊隴海支隊1團(187團前身)抽調六連組建了“亢營”,隸屬于新四軍三師(黃克誠部)9旅25團。從1941年9月起,隨9旅轉隸于新四軍四師彭雪楓部。從此便一直在彭師長麾下戰(zhàn)斗著。彭雪楓師長犧牲前,我部由“亢營”(蕭銅獨立營)逐漸發(fā)展壯大為蕭銅總隊、蕭銅獨立團(淮北三分區(qū)獨立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彭師長的犧牲,無疑是全黨全軍的重大損失,對我新四軍和四師官兵來說,更如天塌地陷一般,從中央到基層,悼念彭師長的規(guī)格和場面可以說空前絕后。當時只說是中流彈犧牲,其實并非如此簡單(可惜當時我軍并不知這些詳情?。?,這不?現(xiàn)在真兇才浮出來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font color="#167efb"> 彭雪楓(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中國工農(nóng)紅軍和新四軍杰出指揮員、軍事家,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組織過土成嶺戰(zhàn)役,兩次率軍攻占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通過大草原,是抗日戰(zhàn)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chǎn)黨人的好榜樣"。為了紀念彭雪楓,在安徽省宿州市、蒙城縣等地均建了彭雪楓紀念館,或以雪楓命名的公園或學校。</fon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彭雪楓師長犧牲前后簡況</b></h1> 1944年9月上旬,率部繼續(xù)西進,滌蕩各地頑軍,基本上收復了豫蘇區(qū)八個縣的地區(qū);同月9月11日,我?guī)熤髁^續(xù)西進,于夏邑縣東之八里莊包圍了頑、偽、匪三位一體的第二十八縱隊二支隊李光明部1000余人,經(jīng)我猛攻,殘頑突圍,被我騎兵團攔截砍殺,死傷甚眾。該部第三營及特務營一部300余人投降,俘支隊長李光明、副支隊長李良五、程青山以下官兵500人。彭雪楓同志親臨前線指揮,在戰(zhàn)斗即將勝利結束時,不幸為流彈所傷,以身殉國,時年僅37歲。<font color="#167efb">【以上資料摘自:長征出版社《抗戰(zhàn)在淮北》中張震《新四軍第四師的戰(zhàn)斗歷程和淮北抗日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一文】</font><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 從8月15日到9月11日,彭雪楓率領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路西地區(qū),奪取了肖縣、永城和宿縣等城鎮(zhèn),解放了200多萬人口。9月11日,彭雪楓親率3個團攻打八里莊。就在我軍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之時,在前沿指揮的彭雪楓不幸被一顆流彈擊中,壯烈犧牲。<br><br> <b>為了不影響部隊的士氣,也為了保護身懷六甲的彭師長愛人林穎,</b>師領導請示新四軍黨委后,決定暫緩公布彭師長陣亡的噩耗,并要求有關人員保守這個秘密。根據(jù)師領導的指示,時任旅長的滕海清派人到王白樓一戶大地主家,用500塊銀元買了副上好的棺材,將彭雪楓入殮,悄悄地用船送回路東,安放在成子湖邊的柴灘上,然后運回四師師部駐地半城,暫時放在半城附近一只停泊在濉河上的大木船里,日夜派人看護。直到1945年1月24日,彭雪楓師長犧牲的消息才公布于世。</div><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軍民同聲哀悼英雄</b></h1><br> 對彭雪楓的犧牲,黨中央極為重視。中共中央辦公廳和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在《解放日報》上聯(lián)合發(fā)出啟事: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同志,1944年9月間陣亡淮北前線。雪楓同志早年獻身革命,艱險備嘗??箲?zhàn)后組織人民武裝,于豫皖蘇一帶驅逐強敵,解放人民,創(chuàng)建淮北抗日民主解放區(qū),功在國家。噩耗傳來,同聲哀悼!<br><br> 之后,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彭德懷等率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在延安中央大禮堂沉痛追悼彭雪楓師長。中央大禮堂門口掛著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的挽聯(lián):“為民族,為群眾,二十年奮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國;打日寇、打漢奸,千萬同胞自由平等,澤被長淮。”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彭德懷和陳毅等也都致了悼詞。<br><br> 2月2日,7000多淮北軍民從停在濉河上的大木船上,將彭師長靈柩恭迎到原駐地大王莊,并于2月4日到6日舉行了公祭。2月7日,在洪澤湖畔的半城大王莊,淮北各界16000余人參加了彭雪楓師長的追悼大會和安葬儀式。<br><br> 在追悼會上,軍民齊聲呼喚師長,聲震淮北。從半城到大王莊,兩公里的路邊上,群眾自發(fā)地擺了128處祭桌。每個祭桌上都放著一爐香、一碗水和一面鏡子,表示頌揚彭師長為官清如水明如鏡。在彭師長的靈柩運往墓地時,老百姓成群結隊地跟在后邊,哭聲一路。不少年邁的老人,拄著拐杖,在子孫的攙扶下,也跟著送葬。棺材下葬后,淮北根據(jù)地各縣干部群眾,還絡繹不絕地到墓地拜祭。中共中央華中局代表曾山,看到這些情景感慨地說:一個領導同志犧牲后,出現(xiàn)這樣動人的情景,過去很少有??梢?,彭雪楓在人們心目中的高大。<br><br> 1945年5月,淮北區(qū)黨委和行署決定,在彭雪楓墓地修建“淮北烈士陵園”,并建造“淮北抗日陣亡將士紀念館”。陵園中,鑄造彭雪楓師長半身銅像一座,鐫刻著彭師長及淮北抗日陣亡烈士英名錄的石碑13塊,還有淮北解放區(qū)陣亡將士紀念塔等建筑物。紀念塔高8米,塔頂有新四軍戰(zhàn)士銅像一尊。戰(zhàn)士銅像身高5米,一手持槍,一手指向東北方向,表示一定要把日寇趕出中國。銅像形象逼真,雄風浩然。陵園的大門上,為李一氓親筆題寫的匾額和對聯(lián)。對聯(lián)是:“半壁河山留戰(zhàn)績,兩淮風雨慰忠魂?!?lt;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烈士英名永留人間</b></h1><br>1946年6月,內戰(zhàn)爆發(fā)。11月下旬,新四軍四師部隊和淮北地區(qū)黨政機關先后撤離。國民黨部隊和地主還鄉(xiāng)團進入淮北后,不僅破壞了烈士陵園,還把彭師長的遺骨拋撒在水塘里和路旁荒野。<br><br> 一個目睹了敵人暴行的啞巴群眾,利用黑夜冒著生命危險爬進陵園,從齊腰的水塘中和荒野路旁,把彭師長的遺骨一塊一塊的收集起來裝進隨身攜帶的蒲包里。然后他連夜奔向洪澤湖邊,找到堅持在湖區(qū)斗爭的我黨游擊隊,把彭師長的遺骨交給游擊隊保管。游擊隊員用紅綾把彭師長的遺骨包好,裝入一個壇子,再放進棺木中,秘密埋在洪澤湖邊的一個石崗上。<br><br> 后來,由于壞人告密,啞巴被敵保長高歐魁抓住。高歐魁對啞巴嚴刑拷打,要其交出彭師長的遺骨。啞巴堅貞不屈,被敵人殺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1947年3月,我軍打回淮北,高歐魁和破壞烈士陵園的兇手被槍決。<br><br> 1949年1月,淮海戰(zhàn)役剛剛結束,時任華東野戰(zhàn)軍參謀長的張震,冒著刺骨的寒風專程來到半城鎮(zhèn),看望久別的父老鄉(xiāng)親,憑吊犧牲的戰(zhàn)友。當他目睹彭雪楓墓和烈士陵園遭受敵人瘋狂破壞后的慘景時,無比憤怒,淚流滿面。張震當即指示重新修建彭雪楓墓和淮北烈士陵園。<br><br> 隨后,人們把彭師長的遺骨從洪澤湖畔石崗上起出來,用棺木重新入殮后,安葬在一塊新墓地上。新墓地的墓址,從原來的紀念塔南,移到紀念塔北。重建后的彭雪楓墓和淮北烈士陵園,莊嚴肅穆,烈士紀念塔巍峨高聳,紀念室寬敞整潔。如今,彭雪楓墓和淮北烈士陵園,已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font color="#167efb">【以上內容摘自:2006-5-22中國網(wǎng)《兩淮風雨慰忠魂——彭雪楓將軍犧牲前后的故事》文章】<br></font></div> <font color="#167efb">在泗洪縣城南約20多公里的半城鎮(zhèn),有一座古樸典雅、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由于陵內安葬著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qū)司令員彭雪楓將軍的遺體,故名《雪楓墓園》。</font>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彭雪楓是被誰殺害的?今浮出水面</b></h1> 彭雪楓將軍揮師西進血灑疆場,一直是老區(qū)人民心頭之痛。記得,小時候每次清明去墓園掃墓,小伙伴們總會握起小拳頭,嚷嚷著要為師長報仇。<b>雖說調查定為“流彈”犧牲,大家談論起來總感覺不能太讓人信服,怎么那么巧,一顆流彈偏偏打中了師長,打中了心臟?</b>今讀完龐家齊等三位老師的文章,心頭豁然開朗,雖說是一家之言,但敘述清楚,師長可以含笑九泉了,讓我們共同聲討那顆射向彭師長的罪惡子彈……<br>彭師長永垂不朽! 2015年8月12日,碭山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派碭山抗戰(zhàn)紀錄片攝制組,專程去夏邑胡屯村(原屬碭山五區(qū)),調訪拍攝抗日胡屯保衛(wèi)戰(zhàn)的戰(zhàn)場遺址和戰(zhàn)況,在和知情老人座談時,胡正德老人(系碭山縣黃樓鄉(xiāng)小屯醫(yī)院退休醫(yī)生,是胡屯人)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即當年開槍射殺彭雪楓將軍的人叫<b>姜毛園</b>。<b>信息提供者是姜毛園同宗的侄子,夏邑縣孔莊軋花廠離休干部、86歲的姜良才。</b><br><br> 碭山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認為彭雪楓犧牲是震驚全黨全軍的重大事件,當時黨中央并沒深度追查,定為“流彈”犧牲。時過70多年,僅靠姜良才一人之言,可靠性如何?但是我們覺 得事關重大,應該盡可能搞清楚,于是把情況報告給上級,并組成調查小組作深入調查。<br><br> 2015年9月1日,研究會龐家齊、范文光,專業(yè)攝影人員穆世喜三位同志,在胡正德的帶領下去夏邑縣孔莊軋花廠走訪姜良才。見到姜良才后,我們首先考證他的身份,之后全程錄音、錄像,以備考查。<br><br> 姜良才介紹說,開槍打死彭雪楓將軍的人是他的親叔,名叫姜毛園,此人曾參加過新四軍,后脫離,在地方參加了國民黨的聯(lián)保隊,再后又投奔當?shù)仡B、偽、匪三位一體的李光明部,是一個混世兵痞,槍法很好,人稱“神槍手”。<br><br> 原新四軍四師參謀長張震在回憶錄中說:“1944年9月1 0日,彭雪楓指揮新四軍攻打李光明的據(jù)點八里莊寨,當晚攻破,迅速占領了東半部。彭雪楓部從北門進到南門,在南門里路東天主教堂設下指揮部。由于連日征戰(zhàn),通信員怕首長支撐不了,便在天主堂內鋪上一個軍毯讓彭雪楓稍事休息。因為寨子的西半部尚存,李光明的小寨子未攻克,他哪里能睡得下,趁著黎明,便走出天主教堂往南約40米,爬上寨墻,用望遠鏡仔細觀察周圍地形,以便部署兵力,迅速全勝?!?lt;br><br> 八里莊南門西約150米,便是李光明的寨中寨,一座兩層小樓上,李光明的副手程二寬和姜毛園、“小蠻子”(具體名字不詳)等人在固守。他們看到寨門東寨墻上站著一個人,正用望遠鏡嘹望。姜毛園對程二寬說,看樣子可能是個當官的,我試一槍看能打中不!說完便舉起手中的套筒槍,扣動板機,之后那位拿望遠鏡的人隨聲倒地。據(jù)姜毛園說,當時被擊中的是誰,他并不知道,數(shù)月后才得知是彭雪楓將軍。當日李部被打垮,程二寬、“小蠻子”均被擊斃。姜毛園潰逃后也不敢再說,此事便無人知曉。<br><br> 第二年,即1 945年春的某一天,姜毛園悄悄地對親哥哥姜漢卿說起此事。姜漢卿聽說后大吃一驚,嚴肅地告訴他,打死彭雪楓將軍可不是一件小事,傳出去你會倒血霉的!<br><br> 那一年,姜良才13歲,兩人說話時他也在場。姜漢卿再三囑咐姜良才,要守口如瓶,千萬不能說出去,說了對姜家人不利。后來,姜毛園于1 946年春被當?shù)芈?lián)保隊員擊斃。姜漢卿是離休干部,至死未說關于彭雪楓之死的事情。<br><br> 我們問姜良才,關于此事,你多年不說,為什么現(xiàn)在又說出來呢?<br><br> 他說之前主要考慮事關重大,怕影響壞,不敢說?,F(xiàn)在覺得這些年受黨的培養(yǎng)、關懷和照顧,得到不少榮譽。本家人打死彭雪楓,不說出來有愧于黨,更有愧于彭將軍。所以從2003年起,他就向夏邑縣黨史辦和商丘市有關人員提供了這一信息,但很多人認為國家對將軍死因早有定論,相關文章的撰寫和考察工作便擱置下來了。<div><br></div><div> 與姜良才交談之后,他又帶我們去了八里莊彭雪楓犧牲地,現(xiàn)場查看李光明小樓遺址、天主教堂、彭雪楓犧牲地寨墻遺址(現(xiàn)立有張震題字碑和亭子),我們都拍照并錄像。<br><br> 以上是我們考察到的情況,僅屬姜良才一人口述,無其他佐證,僅供黨史學家和相關領導參考。(內容摘自《鐵軍》作者:龐家齊 胡正德 范光文)來源 文史高科。<font color="#167efb">【以上信息由原我團7連連長邱興瑜提供,特此鳴謝】</font><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