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7年上半年,我倆77天五國自由行(以色列、約旦、烏克蘭、土耳其、俄羅斯)</p><p class="ql-block">烏克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個國家的人民善良、待人熱情,物價又特別便宜,好想再次去烏克蘭旅游。</p><p class="ql-block">讓我們共同祈禱?????? 希望戰(zhàn)爭早日平息!愿世界和平!</p> <p class="ql-block">基輔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我們住宿在離火車站很近的快捷酒店。房價很便宜,標(biāo)間二百元上下。</p> <p class="ql-block">酒店窗外能望見火車站大門</p> <p class="ql-block">附近有中餐廳,就餐便宜,味道還特別好</p> <p class="ql-block">弗拉基米爾教堂</p><p class="ql-block">我們住的地方離弗拉基米爾教堂很近,所以進去參觀了好幾次。這個教堂又新又漂亮,里面宏大幽深,燭光熒熒,輕煙繚繞,空中回蕩著陣陣唱詩班的和聲。東正教堂內(nèi)都有大片由一幅幅彩像拼起來的“大屏幕”。大堂穹頂高高在上,深不可測,巨柱燭光影影綽綽,到處彌漫著一種神秘氣氛。</p> <p class="ql-block">金門</p><p class="ql-block">金門原是1020年前后修建的城墻主門,現(xiàn)在兩旁沒有殘余城墻的烘托,獨自兀立在街頭。</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亞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亞大教堂我們是買了門票進去的,大院內(nèi)空落落、冷清得很,一簇簇金頂白墻的建筑物內(nèi)不讓進,只能在院內(nèi)轉(zhuǎn)悠。出來后發(fā)現(xiàn)其實在外面廣場上也看得到這些高聳的塔樓。</p> <p class="ql-block">廣場上漾溢著濃郁的復(fù)活節(jié)氣氛</p><p class="ql-block">廣場上豎著一個個彩繪大蛋,空中拉著一根根彩帶,在藍(lán)天白云下男女老少喜氣洋洋,到處漾溢著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p> <p class="ql-block">圣邁克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圣邁克修道院的門開著,不用買票就可進去??罩酗h來隱約的圣樂,我們循聲尋去,走進一個燈火燦爛、金璧輝煌的禮堂,里面抑揚頓挫的吟哦聲響成一片。我們在熙熙攘攘的信眾與身穿紅袍的牧師之間鉆來擠去,拿著照相機與攝像機偷拍這種難得見到的場面。不久,幾個身穿道袍的小伙子手舉錦幡在前面開道,后面緊跟著一群身穿法衣道袍的大主教與牧師,他們走出禮堂來到了大院,被無數(shù)男女信徒簇?fù)碇蚯白呷?,一路上又不時停下來,有個頭戴紅帽的法師手執(zhí)馬尾撣,不停地蘸水,向四面八方揮灑。我的面孔與攝像機上也有幸滴到了幾次雨露。我們跟在這支隊伍后面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覺得比參觀教堂還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安德烈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安德烈斜坡</p><p class="ql-block">安德烈斜坡其實就是一條從上城通往下城的坡道。在基輔羅斯時代,那些做手藝活的人與小商小販都聚集在下城,一些從事比較體面職業(yè)的市民都住在上城,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這條彈介路就成了一個吃穿用玩樣樣齊全的自由市場。</p> <p class="ql-block">獨立廣場</p><p class="ql-block">獨立廣場是基輔的心臟。廣場南端有根圓柱紀(jì)念碑,北端有一道中世紀(jì)城門,兩者遙遙相對。這是廣場上最吸引眼球的兩個焦點。圓柱紀(jì)念碑的頂端站著一個手持雪球樹枝的女神,中世紀(jì)城門上則站著大天使米迦勒。她們都目光炯炯地俯視著這一片空地上的蕓蕓眾生,似乎在為這個城市的英雄兒女而感到驕傲。廣場周邊比比皆是烈士遺像,他們在幾年前的那場政治動亂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一個民族有這么多為了自由、獨立、尊嚴(yán),勇于赴湯蹈火舍生取義的英雄,這樣的民族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鮮花與白燭從來沒有在遺像下面絕跡過,人心是桿秤,大家都知道這些犧牲者的份量。廣場的觀景臺上有好幾塊照像放大板,展現(xiàn)了那次群體騷亂事件的情景,那些大場面就發(fā)生在下面的廣場上。位于廣場一側(cè)的市政廳被燒毀后至今仍未修復(fù),外面還遮著巨幅幕布呢。</p> <p class="ql-block">基輔地鐵站</p> <p class="ql-block">烈士紀(jì)念碑</p> <p class="ql-block">國立大饑荒受害者紀(jì)念碑</p><p class="ql-block">紀(jì)念那場發(fā)生于1932年至1933年的大饑荒。在那場人為造成的災(zāi)難中被活活餓死的烏克蘭人多達(dá)315萬至718萬。園區(qū)入口兩側(cè)有巨大的石刻浮雕,并有1932與1933兩行字母,以突出災(zāi)難發(fā)生的年代。園區(qū)中央矗立著一個高聳入云的紀(jì)念碑,碑前有一個巨大的十字架,中間夾著一頭振翅欲飛的蒼鷹。</p> <p class="ql-block">國立衛(wèi)國戰(zhàn)爭歷史博物館</p><p class="ql-block">遠(yuǎn)處聳立著一個“鐵娘子”,我們認(rèn)著這個高高在上的目標(biāo)一路尋去,不久便看到前面有個廣場,旁邊停著許多坦克大炮,以及一些紀(jì)念衛(wèi)國戰(zhàn)爭的雕像。那個“鐵娘子”重達(dá)500噸,手上高舉的盾與劍重達(dá)12噸,她的兩腳站立的地方就是衛(wèi)國戰(zhàn)爭博物館。因為她太高大了,那個博物館遠(yuǎn)看就像她腳下的一塊基石。我們沿著臺階走上去,站在“鐵娘子”下面抬頭仰望她,有種高大到不可名狀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站在博物館建筑物頂上的“鐵娘子”</p> <p class="ql-block">洞穴修道院雖然比較遠(yuǎn),但乘地鐵去挺方便。出地鐵站后先經(jīng)過一個烈士紀(jì)念碑,再經(jīng)過一個前文提及過的大饑荒紀(jì)念碑,再往前走到第聶伯河邊,便能看到樹林中聳立著一批錯落有致、參差不齊的尖頂教堂,這便是有烏克蘭第一景點之稱的洞穴修道院。里面分上下兩部分,中間隔著一條七公里長的圍墻。站在上修道院的高地上可以俯瞰圍墻那一邊的下修道院與蜿蜒而去的第聶伯河。公元十一世紀(jì)時,希臘修士安東尼奧和菲奧德斯曾在此修煉,死后就葬在山洞內(nèi)。以后一代代修士的遺體都葬在這兒。</p> <p class="ql-block">烏俄友誼拱門??????</p> <p class="ql-block">基輔市區(qū)隨拍</p> <p class="ql-block">基輔國家大劇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詩人舍甫琴科</p> <p class="ql-block">我們很幸運,居然買到了兩張芭蕾舞票,只花了200格里,約50元人民幣。買的時候只知道是芭蕾舞,什么劇目不知道。進場后看到了一份演出說明書,上面有英文,這才知道當(dāng)晚上演的是《睡美人》。一直久仰大名,這次總算如愿以償了。我們的座位雖然高高在上,有點偏,但大幕拉開后,燈光很亮,舞臺上的表演仍看得一清二楚。芭蕾舞主要以肢體語言表情達(dá)意,所以不存在看不懂的問題,我們都被那些忽而群舞,忽而獨舞,忽而對舞的優(yōu)美舞姿與動人音樂深深陶醉了。</p> <p class="ql-block"> (完)</p><p class="ql-block">我的美篇 不在于畫質(zhì)的清晰或色彩的高低</p><p class="ql-block">而在于它幫你留住的那份記憶 那歲月留下的痕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