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幾天園區(qū)中心涼亭的池塘正在做一年一度的清潔保養(yǎng)工作,池底部的石塊都被翻了上來清掃。于是我們的晨練只能“挪窩”到另一塊綠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塊綠地位于園區(qū)旗桿下,北邊一片幽篁竹林,西邊緊貼干道。這二天氣溫直沖37℃,雖有點習(xí)習(xí)微風(fēng) ,但人不動時尚會陣陣出汗,更何況打拳運動呢,總會讓人汗流不止。進(jìn)入初夏,樹上的鳥兒鳴叫聲夾雜著蟬鳴聲組成了一部動聽的“輕音樂”。這二天就是讓人覺得有點悶(黃梅天么),空氣質(zhì)量尚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古人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自2017年參加園區(qū)的拳友群練習(xí)85式太極拳至今亦有點時日了。除特殊情況外,一般是天天參加晨練,雙休日也不例外,比上班還勤快呢。拳友們友愛互助,自己自然也是盡可能認(rèn)真地習(xí)拳。有的地方也只能“揚長避短”了,比如,拳式中時有單腿動作,如右蹬腿,左腿站立只能維持二三秒,那就在左蹬腿時右腿單立時間延長點;“金雞獨立”亦是如此,右腿單立的時間盡量長一點,當(dāng)然左腿單立也應(yīng)爭取鍛煉能多堅持一點時間,這對維持自己的平衡能力還是很有幫助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打完太極拳后是練“八段錦”,剛結(jié)束,見前不久剛搬離小區(qū)的袁阿姨匆匆趕來,不要看她過八十的人了,走起路來還是如一陣風(fēng)。原來搬遷到顓橋的“星河灣”后,她兒子知道她還記掛著我們這里的一班拳友們,所以今天特地開車帶她來會會我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雖說分別才沒幾天,大家伙兒還是挺熱烈的,紛紛鼓掌歡迎并提出拍照留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伙問她,到了新地方還打拳嗎?她回答說,打呀!還指指我,說我替她買的那臺機(jī)子正好用上。(當(dāng)時她委托我替她選購一臺適用的收音機(jī),我還幫著將我們平時晨練用的伴奏音樂給下載到其儲存卡里),看來這么小的一件事情,她還老記掛著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這個群,人員流動還是有點頻繁的,但流出去的拳友往往不會將自己移出微信群,所以群里的成員不減反增,目前已有24人,其中還有好幾個拳友,我還不認(rèn)識呢,說明他們的拳齡比我長,資格比我老吧!我也時時會懷念我們高峰時那十幾近二十個人濟(jì)濟(jì)一堂打拳時的盛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群里有點“信息”,我們往往會第一時間發(fā)在群聊天欄里。今天將與袁阿姨的合影和視頻傳到群里后,遠(yuǎn)在福建的小張、江西的小徐紛紛“響應(yīng)”。小李也打趣道,你們也發(fā)點在異地的生活照片??!小徐果然發(fā)上來一張富有生活氣息的照片。小徐住在這里時,年年在小區(qū)的“聯(lián)歡會”上會奉獻(xiàn)出自己曼妙的獨舞節(jié)目。那輕盈的舞姿時常會被拳友們提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