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漫游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就從外灘站開始,外灘曾來過多次,(包括日景夜游看燈光秀)但都是走過路過走馬觀花似的游覽,今天要慢慢地品味黃浦江畔精華所在,以"萬國建筑愽覽會"的美譽傲對世人和世上獨一無二的奇景!</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東路外灘抬頭就看到外灘的信號塔,它建于1873年,二層平頂房有地下室,屋頂作為觀光平臺,上面有圓柱形塔,總高50米,塔高36.8米,圓柱塔上裝有風向儀,風速儀和一根桅桿,天氣突變時懸掛風球和風旗以示警報。</p><p class="ql-block">塔由西班牙設計師設計,1956年該臺撤消,改為外灘歷史陳列館,1993年外灘改造時,整體向江邊平移了22.4米。</p> <p class="ql-block">外灘全長1.5公里,它是上海的地標,象征和靈魂。</p><p class="ql-block">在舊時上海不同商人手中幻化成一棟棟哥德式,羅馬式,巴洛克式的建筑,時間如白駒過隙,世事如滄海桑田,但不變的是23棟萬國建筑群,依然靜默地矗立在黃浦江邊,且聽風吟,在思索,在等待,娓娓地敘述著沒有劇終的浦江故事……</p> <p class="ql-block">1亞細亞大樓:中山東一路1號。</p><p class="ql-block">此大樓建于1916年,是當時外灘最高的一幢大樓,又是1號門牌,故稱"外灘第一樓",也是23幢萬國建筑博覽群的起點。</p><p class="ql-block">(按門牌順序)</p> <p class="ql-block">它的正立面呈巴洛克式建筑風格,正門有四根愛奧尼克立柱。</p><p class="ql-block">上海開埠后,此大樓是英商兆豐洋行產(chǎn)業(yè),1899年被一個名叫麥邊的英國人買了,所以有人稱"麥邊大樓"后來大樓被英國殼牌其旗下亞細亞公司買下,稱呼漸漸被"亞細亞大樓"所替代。</p> <p class="ql-block">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亞西亞大樓被日軍占領,1950年亞細亞大樓由華東石油公司接管,1959年,上海市冶金設計院,房地產(chǎn)管理局,上海市絲綢公司遷入辦公,1996年外灘通過房屋置換,這幢大樓成了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p><p class="ql-block">該樓于1989年被定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亞細亞大樓底樓為"久事藝術中心",現(xiàn)正在舉辦莫奈畫展,買票入場,票價180元,因我倆不懂畫就此打住了。</p> <p class="ql-block">2上海總會大樓:中山東一路2號。</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61年,是英國復古主義式樣,當時為英國總會所用,又叫上海總會,大樓頂上兩邊愛奧尼克瞭望亭引人注目,1905年由英國馬海洋行承擔設計在原址上重建六層新樓,由怡和洋行,卜內(nèi)門洋堿公司,匯豐銀行,英商電車公司和正廣和汽水廠聯(lián)合投資,成為當時重要的社交場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市政府接管了這幢大樓,改建為國際海員俱樂部,在大門上加裝了挑出的大雨蓬。</p><p class="ql-block">1971年改為東風飯店,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入駐于此,2009年,華爾道夫酒店集團購得上??倳髽堑氖褂脵?。</p> <p class="ql-block">華爾道夫酒店對大樓進行了徹底的修復,按照當年的設計圖紙等歷史資料進行還原,2011年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正式開業(yè)。</p> <p class="ql-block">這大廳好有氣派。</p> <p class="ql-block">茶餐廳,大廳和餐廳由日本建筑師田菊太郎設計,是文藝復興式風格,給人以十分均勻,對稱,顯得和諧均勻而穩(wěn)重。</p> <p class="ql-block">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幢建筑中"遠東第一酒吧臺"有34米長,靠窗一頭專供領航員享受。</p><p class="ql-block">(酒吧每日下午5點開始營業(yè))</p> <p class="ql-block">大堂北側是環(huán)形樓梯,旁邊有半圓形鐵欄電梯,現(xiàn)仍能上下通行。</p><p class="ql-block">室內(nèi)裝修參照日本王宮的風格設計,故又稱之為"東洋的倫敦"這座優(yōu)秀近代建筑已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來到上海總會大樓,不能錯過的當屬華爾道夫久負盛名的紅絲絨蛋糕,這是20世紀20年代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的經(jīng)典招牌甜點。(當然價格也不菲哈,下面1塊紅絲絨蛋糕價是128元雙人套餐791元,如星期六日還不至這價)</p><p class="ql-block">(下午茶每天下午2點開始)</p> <p class="ql-block">3有利大樓于中山東一路4號。</p><p class="ql-block">原是天祥洋行的物業(yè),始建于1860年,原來是一幢3層磚木結構的房屋,1916年重建后,即為今日所看到的大樓,后為美國有利銀行。</p><p class="ql-block">仿文藝復興建筑風格,轉角處頂部設計了一個塔亭,頂端有球形圓頂,大樓早期中文名稱為"友寧大樓"。</p><p class="ql-block">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買下此樓產(chǎn)權,2004年1月,改建為高檔購物消費場所稱為"外灘3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利大樓于廣東路與中山東一路的轉角處,正門設置在廣東路17號,將原來的三層磚木結構房屋改建為6層大樓,入口處7層,是公和洋行在上海設計的第一個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座用鋼框架結構的建筑,是由當年年僅32歲的喬治威爾遜設計,據(jù)說他在外灘23幢建筑群中一共設計了9幢。</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這幢大樓的底層為意大利著名服飾品牌喬治阿瑪尼的中國旗艦店,以上幾層則為滬申畫廊,依云水療中心,還有主營上海菜的"黃浦會",著名法國餐廳,新視覺西餐廳及陸唯軒等高檔餐館。</p> <p class="ql-block">4日清大樓于中山東一路5號。</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21年一1925年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設計,6層鋼筋水泥結構建筑,從表面上看,該大樓與其它近現(xiàn)代建筑沒有太多的差異,但其線條處理以橫線條為主,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筑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中國政府接管了日清大樓,改為招商局辦公大樓,該樓曾經(jīng)由海運局使用,文革時期曾一度改為上海輪船公司,后來華夏銀行上海分行入駐該樓,現(xiàn)已遷出,2006年被改造成高級餐廳,成為集世界國際著名餐廳,酒吧為一身的頂級綜合消費樓,號稱"外灘5號"。</p> <p class="ql-block">5中國通商銀行:于中山東一路6號。</p><p class="ql-block">它是中國第一家自己創(chuàng)辦的銀行,成立于1897年,創(chuàng)辦人盛宣懷,開創(chuàng)是參照英商匯豐銀行的管理辦法。</p><p class="ql-block">當今外灘6號是處灘三大頂級消費場所之一,除了意大利品牌旗艦店,還進駐了一家日本新派高級中菜食府。</p> <p class="ql-block">中國通商銀行大樓,原來是一家拍賣行,三層殖民地式建筑,1906翻建,大樓外觀呈英國哥德式建筑風格,房頂上的5個小尖頂和老虎窗,在外灘顯得獨樹一幟別具一格,就像一座19世紀童話故事里的美麗城堡。</p> <p class="ql-block">6大北電報公司大樓:中山東一路6號。</p><p class="ql-block">巴洛克穹頂下的電報大樓,建造于1906年,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是通和洋行設計的首個西方古典作品,造型典雅,裝飾有大量的希臘愛奧尼古石柱,特別是黑色穹頂端坐大樓兩側。</p> <p class="ql-block">大樓的第一個主人是在中國經(jīng)營電報業(yè)務的丹麥大北電報公司,由于業(yè)務量的激增,搬遷于延安東路34號,現(xiàn)今是泰國盤谷銀行。</p><p class="ql-block">盤谷銀行是1944年由白手起家的華人金融家陳弼臣創(chuàng)辦,盤谷銀行是唯一一家置換了整座大樓的外資銀行,和將中國與世界"萬水千山一線牽"的大北電報公司,倒有異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視覺焦點卻是門楣上一個紅色的大鵬鳥標志,異國情調濃郁,在外灘臨江建筑十分與眾不同。</p><p class="ql-block">標志源于印度教主神之一,也是泰國國徽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盤谷銀行的正對面就是外灘"金融牛"據(jù)說外灘"金融牛"比紐約華爾街的牛還要強壯(形體大),哈今年剛好是牛年,牛轉乾坤牛氣沖天哇!國家繁榮昌盛,人人安享太平!</p><p class="ql-block">外灘"金融牛"是美籍意大利藉著名雕塑家阿圖羅.迪.莫迪卡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開幕之際為外灘金融廣場設計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7輪船招商大樓:中山東一路9號。</p><p class="ql-block">外灘9號輪船招商總局大樓原為旗昌洋行大樓,又名招商局大樓,這里最先是美國旗昌洋行的產(chǎn)業(yè),1891年被輪船招商局買下,今天看到的大樓已由輪船招商局重新翻建,解放后大樓由上海港務監(jiān)督局等單位使用,故又叫港監(jiān)大樓。</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是中國臺灣服飾品牌"夏姿.陳"的旗艦店,成為外灘上唯一獨樹單一品牌精品旗艦店。</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英國喬治攝政時期,北美殖民地風格建筑,1901年重建時,磚木結構為三層新古典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8匯豐銀行大樓:中山東一路12號。</p><p class="ql-block">匯豐銀行大樓占地面積最大,1921年5月開工,1923年6月建成,此大樓除了華麗,還是一幢充滿著歷史感的建筑,大樓由著名的英資建筑設計機構"公和洋行"設計。</p> <p class="ql-block">匯豐銀行大樓在1955年上海市政府進駐使用,將其改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樓"簡稱"市府大樓",1997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大樓,上海浦東發(fā)展銀行通過置換購得該大樓的使用權,現(xiàn)稱"上海浦東發(fā)展銀行大樓"。</p> <p class="ql-block">原來大樓正門前,有兩尊向英國訂購的青銅獅,作為鎮(zhèn)獸,1941日本占領上海時,被日軍破壞了,現(xiàn)仿制時保留了鋸痕,此刻立馬就想到"落后挨打"的舊時代,現(xiàn)在告訴世人,東方的雄獅已醒了!誰敢侵犯定叫他聞風喪膽?。ìF(xiàn)銅獅由浦發(fā)銀行出資)</p> <p class="ql-block">我們走進浦發(fā)銀行總部辦公處,眼前一亮,進入大門是八角形門廳,抬頭仰望穹頂馬賽克壁畫,從地坪到頂部,約20米,壁面8幅畫,每幅寬4.3米,高2.4米,當年由意大利工匠制作這組壁畫,氣勢宏大,構圖巧妙,造型優(yōu)美,栩栩如生,美艷無比!</p> <p class="ql-block">營業(yè)大廳的8根柱子為整根大理石筑成,在當時為亞洲獨例。</p> <p class="ql-block">8根大理石柱每面有較大的券門。</p> <p class="ql-block">大廳中央是柚木地板,四周皆是大理石地坪,柜臺內(nèi)外的分界線及四壁也以大理石砌成。</p> <p class="ql-block">屋頂為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塊玻璃鑲拼,美觀又十分牢固。</p> <p class="ql-block">1500平方米的營業(yè)大廳,裝修品質十分高雅,技藝精良,而且有暖氣和冷風裝置,真飽我眼福了,我還真有點不愿離去,多坐一會享受眼前的一切美好!</p> <p class="ql-block">9海關大樓:中山東一路13號。</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91年,在1925年一1927年在江海關原址上拆除重建并擴建,由新仁記營造廠承建,鋼框架結構,英國新古典主義風格。</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優(yōu)秀近代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關大樓東面面對黃浦江,高8層,上有3層高的四面鐘樓,共11層總高78.2米。</p><p class="ql-block">頂部大鐘仿照英國倫敦國會大廈的大鐘式樣制造,先在英國制造好后運抵上海組裝,當時花費白銀2000多兩,可謂亞洲第一大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關大樓大門前為四根希臘多立克式柱,柱上端為方形,雕刻花紋,內(nèi)有六扇拉門,兩側以花崗石砌成石堡狀。</p> <p class="ql-block">海關大樓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海關大樓大廳。</p> <p class="ql-block">上海解放前夕,上海人民保安隊總指揮部曾設于該大樓的4層樓。</p> <p class="ql-block">夜景中的海關大樓,最著名的要算那高聳的鐘樓和大鐘了。</p><p class="ql-block">大鐘在1956年曾進行大修,1966年5月報時樂曲由英國的威斯敏斯特樂曲改為東方紅,用48只擴音器,改為電子打點和奏樂,讓"東方紅"樂曲響徹云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交通銀行大樓:中山東一路14號。</p><p class="ql-block">交通銀行興建于1940年,屬近現(xiàn)代主義風格,大樓外觀的凝重與內(nèi)部的熱烈使其別具特色,在古典建筑叢中更顯現(xiàn)代氣息。</p><p class="ql-block">交通銀行始建于1908年,是我國早期四大銀行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交通銀行大樓現(xiàn)為上海市總工會。</p> <p class="ql-block">市總工會正在舉辦"時代領跑者勞模事跡展覽會"于是我們就進去參觀一下。</p> <p class="ql-block">砥礪奮進,逐夢新時代!</p><p class="ql-block">這里記錄上海市各項各業(yè)的勞動模范,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恪守盡職,用知識技能發(fā)光發(fā)熱,作出最大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蔡祖泉,谷超豪來自復旦大學,知識分子代表。</p> <p class="ql-block">謝晉導演和秦怡是電影藝術界代表。</p> <p class="ql-block">包起帆,楊懷遠,徐虎,李斌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作出不平凡的貢獻,是我們上海市民們心中永遠學習的榜樣!</p> <p class="ql-block">11華俄道勝銀行:中山東一路15號。</p><p class="ql-block">1899年華俄道勝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購下此地塊并興建了銀行大樓,故此樓被稱作"道勝大樓"或"華勝大樓",后由國民黨政府接管,歸中央銀行使用,又被叫作"中央銀行大樓。"</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是上海外匯交易中心,是1991年通過置換,上海外匯交易中心進駐此樓,成為第一家通過置換進入外灘的金融機構。</p><p class="ql-block">上海航天局也曾在這里辦過公。</p> <p class="ql-block">華俄道勝銀行大樓是外灘建筑群中一座較早建成的樓,是第一幢以天然石塊堆砌起來的建筑,屬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立面采用愛奧尼克柱式,有彩繪玻璃的天棚和回廊,至今還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12臺灣銀行大樓:中山東一路16號。</p><p class="ql-block">原來是日商開設的臺灣銀行大樓,又名"中國農(nóng)民銀行大樓",建于1924年,樓高僅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一幢帶有日本近代西洋風格的建筑,是外灘三座日資老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設有四根粗大的歐洲古典主義式的立柱,該建筑雖然稱不上佳作,但也與眾不同倒是另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現(xiàn)該大樓為招商銀行,和上海工藝進出口公司等單位的辦公樓。</p> <p class="ql-block">13字林大樓:中山東一路17號。</p><p class="ql-block">字林大樓曾是上海最早的英文報紙《字林西報》總部所在地,所以也被稱為"字林洋行大樓"1928年施得的美資友邦人壽保險公司租用部分樓面,后于1947年撤離,1996年5月友邦重新進駐該大樓更名為"友邦大樓"。</p> <p class="ql-block">"字林大樓"1921興建至1924年建成,大樓高10層,當時是外灘最高建筑,是近現(xiàn)代主義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結合較成功的一幢大樓,它并排站在老舊的外灘建筑中,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友邦大樓原名〈字林西報大樓〉〈字林大樓〉曾用名〈桂林大樓〉(友邦保險大樓〉,1947年原"飛虎隊"的抗戰(zhàn)英雄陳納德成立中國民用航空公司并在此辦公,1957年為中國絲綢進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華貿(mào)服務公司,香港國旅滬辦等單位辦公。</p><p class="ql-block">1998友邦保險公司正式整修入駐,現(xiàn)是美國友邦上海分公司。</p> <p class="ql-block">14麥加利銀行大樓:中山東一路18號。</p><p class="ql-block">麥加利銀行又名"渣打銀行"(老上海習慣性稱呼),該行歷史悠久,它在華的歷史比大名鼎鼎的匯豐銀行還整整多了10年,是在華歷史最長的外資銀行,地位僅次于匯豐銀行,銀行是以第一個經(jīng)理人的名字麥加利命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樓建于1923年,公和洋行設計,共5層,外型端莊整齊,嚴謹對稱,具有羅馬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特征。</p><p class="ql-block">外灘18號,200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上海外灘18號榮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2006年亞太文化遺產(chǎn)保護獎。</p> <p class="ql-block">外灘18號經(jīng)過兩年整修,成為集世界時尚品牌旗艦店,國際著名餐廳,酒吧以及藝術展館為一身的頂級綜合消費樓。</p><p class="ql-block">世界頂級時尚品牌"杰尼亞"把地區(qū)總部遷至于此。</p> <p class="ql-block">大樓擁有著修復后的古希臘式的大理石柱和優(yōu)雅高貴的大廳。</p> <p class="ql-block">抬頭眺看璀璨吊燈</p> <p class="ql-block">典雅而豪華型的酒吧</p> <p class="ql-block">甜品店里誘人的食物,令人眼花繚亂垂延欲滴!</p> <p class="ql-block">15匯中飯店大樓:中山東一路19號。</p><p class="ql-block">此大樓的前身叫"匯中飯店"再之前叫中央飯店,屬于上海最早建成的旅店之一。</p><p class="ql-block">這幢大樓建成于1908年,也是第一幢裝上電梯的大樓,現(xiàn)為和平飯店南樓(正門設在南京東路23號)。</p> <p class="ql-block">大樓總高30米,6層磚木混合結構,外墻用白色清水磚砌成,鑲以紅色水磚做腰線,樓層間和最上二層窗間都有紅磚飾帶,外觀呈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1909年2月1日,萬國禁煙大會曾在這里舉行,1996年又召開聯(lián)合禁毒署舉辦的"上海國際興奮劑會議"并為"萬國禁煙會"立會址標志,這一系列具有紀念價值的史實為和平飯店南樓(原匯中飯店)增添了更多輝煌。</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和平飯店南樓三層客房改造成為"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l"</p> <p class="ql-block">大樓底層是斯沃琪集團頂級鐘表品牌寶璣,寶珀,歐米茄,斯沃琪開設的精品鐘表旗艦店。</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裝飾真的叫堂皇富麗!</p> <p class="ql-block">16沙遜大樓:中山東一路20一22號。</p><p class="ql-block">沙遜大樓是英藉猶太人伊利亞斯.沙遜在孟買成立新沙遜洋行,1877年來上海設立分行,買下外灘20號美商瓊記洋行的房地產(chǎn),1926年開始拆除舊房,1929年9月落成新樓。</p> <p class="ql-block">沙遜大樓座落在外灘20號,一幢10層(部分13層)總高77米,建筑面積36317平方米,是外灘最高的建筑物,它的19米高的墨綠色金字塔形紫銅皮頂多年來成為外灘一個顯著標志,大樓的建筑風格屬于裝飾藝術運動。</p> <p class="ql-block">大樓的4層屬沙遜洋行及部分下屬公司辦公,4一9開設了當時上海頂級豪華飯店~華懋飯店,有9個國家風格的客房,抗戰(zhàn)之后,大樓被孔祥熙的山西裕華銀行收購,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該樓,1956年稱作為"和平飯店"開放,1965年外灘19號原匯中飯店并入,分別稱和平飯店北樓和南樓,1992年世界飯店組組織將和平飯店列為世界著名飯店。</p> <p class="ql-block">17中國銀行大樓:中山東一路23號。</p><p class="ql-block">在外灘眾多銀行大樓中,中國銀行大樓是唯一由中國人自已出資,自己主持設計,自己承包建造的大樓。</p><p class="ql-block">它是外灘近代建筑群中一座重要建筑,是中國民族特色與西方建筑風格結合的完美范例。</p> <p class="ql-block">中國銀行大樓1934年4月決定建造方案,于1936年10月宋子文主持了外灘23號的奠基典禮,1937年大樓結構大致完成,此時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掃尾工程延擱,幾經(jīng)周折直到1946年,中國銀行才遷入辦公,此時離建造大樓時間已經(jīng)過了10之久。</p> <p class="ql-block">由過道轉門進入營業(yè)廳,大廳為大理石地坪,地下室有當時最先進的保險庫,全大樓14部電梯,各層有子母鐘,整幢大樓的空調及消防設備都是當時最先進的。</p> <p class="ql-block">大樓建成后,高度盡管比沙遜大樓低0.3米(建造時沙遜從中作梗,他強著公共租界勢力,我們只好修改圖紙)由于覆蓋有玻璃瓦的四方攢尖式頂部,顯得大方大氣,現(xiàn)在看上去兩座大樓難分伯仲,成為南京東路外灘最矚目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18橫濱正金銀行大樓:中山東一路24號。</p><p class="ql-block">1893年橫濱正金銀行到中國開展業(yè)務,1923年買下外灘24號老沙遜洋行行址,建了此大樓,1945年后該樓改作中央銀行,大樓也易名為中央大樓,1949年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qū)辦公樓,1956年上海市紡織工業(yè)局遷入大樓辦公,直至90年代遷走,現(xiàn)為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所用。</p> <p class="ql-block">大樓建于1924年,樓高6層,建筑面積18932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底層石塊貼面,橫線條清晰,產(chǎn)生明朗而輕快的感覺,二層至五層之間仿古典主義,巨大石柱給建筑增加了莊重和典雅之美。</p> <p class="ql-block">橫濱正金銀行大樓現(xiàn)為中國工商銀行大樓其建筑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外灘群之一,則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19揚子大樓:中山東一路26號。</p><p class="ql-block">楊子大樓原是老沙遜洋行產(chǎn)業(yè),后由揚子保險公司買下,除了公司自用外,其余大多由其它保險公司租用,成了名副其實的保險大樓,1941揚子保險公司被日軍接管,抗戰(zhàn)勝利后復業(yè),解放后,房管部門接管了大樓,糧油進出口公司租用,現(xiàn)為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上海分行辦事處。</p> <p class="ql-block">揚子大樓建于1918年至1920年,由公和洋行設計,大樓占地面積639平方米,建筑面積4374平方米,為7層高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第6層當中三間為愛奧尼式雙柱廊,頂層孟莎式屋頂形式,建筑風格為折衷主義。</p> <p class="ql-block">20怡和洋行大樓:中山東一路27號。</p><p class="ql-block">怡和洋行是英資怡和洋行所建的辦公大樓,昔日最大的英資財團,自清朝即從事與中國的貿(mào)易,它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商行,19世紀中葉就在寸金寸土的上海外灘占了一席之地,可見財力之雄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仿英國復古主義派建筑風格,三段式建筑,大樓一二層為一段,用花崗石壘砌,軸線明快,顯得莊重堅實,三至五層有羅馬科林斯柱式支撐氣魄雄偉,顯示出濃郁的西歐古典色彩,之后不斷加建如今已到九層。</p> <p class="ql-block">現(xiàn)一樓為勞力士中國旗艦店,二,三,八,九樓為羅斯福家族投資設立的羅斯福公館,六樓為世界頂級婚禮會所品牌。</p> <p class="ql-block">巧遇新娘大樓前取景,我就搶先給她來一張吧!</p> <p class="ql-block">羅斯福家族集團旗下?lián)碛衼喼拮畲蠹t酒酒窖。</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奢華的雪茄吧,酒吧,及若干間私人會所包間,也拉回了外灘繁華的昔日舊貌,在浦江邊上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21格林郵船大樓:中山東一路28號。</p><p class="ql-block">格林郵船大樓又名"怡泰大樓",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戰(zhàn)敗,禪臣洋行作為敵產(chǎn),被英商愛德公司遠東分公司收購成立"怡泰公司",該公司經(jīng)營上海至日本航線的客運業(yè)務,發(fā)展到香港,新加坡,紐約,倫敦等航線,擁有十余艘輪船,每艘船名前都冠以"格林",故怡泰公司又名格林郵船公司,大樓名由此而來。</p> <p class="ql-block">該大樓建于1922年,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高27米,大樓地面勒腳至二樓外墻均用花崗石砌成大門和邊門均為月洞形,建筑風格采用英國新古典派文藝復興式。</p><p class="ql-block">該大樓1994年被評為上海優(yōu)秀歷史建筑。</p><p class="ql-block">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大樓在戰(zhàn)亂時被許多人占用,直到1950年結束了歷史上最動蕩屈辱的歲月,1951年后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便設立在這座大樓,后來市文化局也在此辦公,2011年至今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入遷,成了大樓新主人,外灘28號的故事,又開始了新一頁書寫!</p> <p class="ql-block">22東方匯理銀行大樓:中山東一路29號。</p><p class="ql-block">該大樓在外灘萬國建筑群中,唯一由法國人出資建造的大樓,高21.6米,平均層高達7米以上,是外灘建筑中平均層高之首。</p><p class="ql-block">1911年該行將舊房拆除,重建新樓1914年建成投入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帶有法國情調的巴洛克式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九十年代后,上海市政府將國有企事業(yè)單位陸續(xù)遷出外灘,重新引入金融機構以恢復這條昔日的"遠東華爾街",光大銀行上海分行作為首家國內(nèi)金融機構成功置換進駐外灘29號,昔日的"東方匯理銀行大樓"更名為"中國光大銀行大樓"。</p> <p class="ql-block">外灘29號是外灘臨街的最后一幢小小的歷史建筑,它真的很美??!</p> <p class="ql-block">23原英國領事館:中山東一路33號。</p><p class="ql-block">英國領事館是上海最早的領事館建筑,位于蘇州河與黃浦江匯合處的西南側。</p><p class="ql-block">1961年受中東國際形勢的影響,英國政府撤消了上海領事館,房產(chǎn)由中國政府接管,曾是中國國際旅行社上海分社在此辦公,今日是上海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上海國際經(jīng)濟貿(mào)易研究,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等機構設在這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非常內(nèi)斂有氣勢的院子,從外面看,隱約能看到里面宏偉建筑,那是"外灘源第一樓",曾經(jīng)的英國領事館具有130年歷史,庭院綠草茵茵,種滿了樸樹已有百余年樹齡,這里的古樹名木及建筑資源更見證了悠悠歷史!</p> <p class="ql-block">英國領事館(1號樓)建于1873年,樓高二層,整幢建筑外立面采用清水磚,頂層用中國蝴蝶瓦鋪成,近似文藝復興式建筑風格。</p><p class="ql-block">英國領事館的興建,開啟一代之風,此后萬國建筑一棟棟拔地而起,形成了如今絕無僅有的黃浦江外灘岸線,隨著"外灘源"工程的啟動開發(fā),這幢老建筑煥發(fā)出新的光彩,當之無愧稱譽"外灘第一樓"!</p> <p class="ql-block">外灘確實有如此的魅力,百年歲月已悠悠遠去,每一幢大樓都有自己滄桑往事,如在敘說一部上海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的悲歡交替美妙成今的故事,黃浦江畔的古老建筑,在夜色五彩斑斕燈光映照下,美得極致,一棟棟華廈從視線里移動著,黃浦江之水帶著它們的輝煌流向遠方……</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徒步感概頗多,"挨家挨戶"地探訪外灘23幢被譽為萬國建筑博覽的大樓的"前世今生",這些老建筑駐入的魂魄猶在,而千千萬萬的游人不時地被外灘"萬國建筑群"中山東一路上精心制作的標語提醒自己,新時代的豪情當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哈!繼續(xù)努力砥礪奮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收看!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