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傍晚,飯后百步走。沿杭州東運河徜徉,過了壩子橋折入京杭大運河。兩支滿載貨物的船隊鳴著氣笛聲擦肩而行,時令已入暮秋, 月亮還末升起,京杭大運河周邊全彌漫在薄薄的黃昏霧靄中,楊柳枝條裹著陣陣運河風迎面拂來已不像夏天那般清涼愜意,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只覺得臉上粘濕,一摸竟是暮霧緩緩飄來的一層薄霜。</p><p>面對周遭氛圍,我默誦起那首著名的詩篇來,散步是個集約式的生活好方式,鍛煉身體,觀看景色,還能讓思絮和著腳步信馬由韁恣肆汪洋……</p> <p>楓橋夜泊</p><p>唐·張繼</p><p>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p><p>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p><p><br></p><p>月已落下,烏鴉(暫時定義)仍然在啼叫著,幕色朦朧漫天霜色。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張繼我獨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p><p>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jié)O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這鄉(xiāng)愁,這意境共同形成了為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p> <p>月落,烏啼,霜滿天,</p><p>江楓,漁火,對愁眠。</p><p>姑蘇城外,寒山寺,</p><p>夜半,鐘聲,到客船。</p><p>的確這是千年名篇,通常我們會解讀為,月亮在子夜滑過中天,這時烏鴉在叫,月光如霜,而秋霜也正在此時凝結,一天的霜月如雪。而我的客船停留在楓樹下,一點點漁火照著失眠的夜。那姑蘇城外寒山是子夜的鐘聲,此時悠揚地穿過了寂靜的夜晚,回響在水上,繚繞在耳邊,穿透到心里。</p><p>小學、中學的老師都這么說,到了大學,美學課的教授也這么說,而且把她上升到一個與之無可媲美的止高的美學境界……</p> <p>其實,很多人是望文生義,認為這里的烏絕對是寫的是烏鴉。</p> <p>美則美矣,</p><p>然而,"烏啼″者不屑地說,拜托,卿本俊杰,並非烏鴉。俺們是烏桕鳥和灰喜鵲姐妹。因頭上都戴著黑絨帽被誤認為是烏鴉君了。</p> <p>實際上也真的不是烏鴉。因為這首詩的月落烏啼另外有來源和典故。</p><p>在唐朝之前的樂府詩集里,有《烏夜啼》八首。而唐朝的詩人又多半會從樂府詩詞里尋找詩的根源和本末。</p><p>“可憐烏臼鳥,強顏知天曙。</p><p>無故三更啼,歡子冒闇去?!?lt;/p><p>樂府《烏夜啼八首》節(jié)錄。</p><p>說清楚了烏夜啼的烏不是烏鴉,是烏臼鳥。那么這種鳥,又叫卷尾鳥,俗稱叫黎雞。它喜歡吃烏臼樹的果實,常常將巣安在烏桕樹上。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常常在半夜鳴叫。它們敏感,善于守護家園,一有風吹草動就發(fā)出啼叫,以嚇退許多入侵領域的其他鳥,甚至并不懼怕比它體型大很多的烏鴉。</p><p>而烏夜啼這個這首樂府詩,是含有濃重的傷別離的含義。所以在唐朝,有很多詩人都會在樂府詩篇中選用《烏夜啼》為詩詞名做詩詞,用的是烏臼鳥夜半啼叫,代表著不滅的相思或思鄉(xiāng)。</p><p>所以張繼這首詩,寫的是唐朝能夠廣泛見到聽到的烏臼鳥夜半的哀鳴,而不是烏鴉。因為烏鴉也許黃昏里會叫,但它們是留鳥,對于居住環(huán)境的熟悉,讓它們的夜晚不那么敏感,幾乎全員入睡都是乖寶寶了。所以半夜的烏只能是烏臼鳥。</p> <p>那么說起烏臼鳥,就不能不談烏桕樹,是鳥因樹得名還是樹因鳥得名,許多地方的看法都不一樣。但是我傾向于是鳥因樹得名。</p><p>中國是最古老的紡織印染大國,從植物礦物中提取顏料,伴隨著人類最初的生活。而烏桕樹就是提供黑色的染料,是古代提煉黑色染料的重要植物。那么它的利用時間應該遠遠超過歷史文字記載。南北朝西洲曲有“日暮伯勞飛,門前烏臼樹”的詩。烏臼,也就是黑色的染料石器,用來捶搗紡織品上色。那么至少南北朝時期或者之前,就有提供染料的烏桕樹,而將停留在上面的黑色特定半夜鳴叫的鳥,叫做烏臼鳥。</p><p><br></p> <p>晚秋是斑斕絢爛的季節(jié),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很多人都知道秋天的楓葉像晚霞一樣紅,但是許多人見過卻不知道,還有一種樹葉比楓樹更紅,那就是烏桕。</p><p>我在金華工作時,那蘭江兩岸農(nóng)村廣種烏桕,十月過后,兩岸火紅一片煞是壯觀好看。</p> <p>烏桕和楓葉一樣,在秋天轉紅,甚至它比楓葉還要斑爛還要紅,為什么在唐朝及之前關于烏臼鳥和烏桕樹的詩不是很多呢?</p><p>關于烏臼鳥,基本都寫作烏夜啼這一類的詩,其實數(shù)量也不少。</p><p>烏桕是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它的觀賞價值讓位了實用價值。楓樹是古老的樹種,雖然詩經(jīng)不見記載,但同期屈原有力作《招魂》:</p><p>“皋蘭被徑兮,斯路漸。</p><p>湛湛江水兮,上有楓。”</p><p>烏桕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它輸給楓樹的是沒有屈原給它加冕。</p><p>唐朝的紅葉詩里絕對有烏桕,但是沒有分離出來罷了。</p><p><br></p> <p>那么時間行至宋朝。宋朝是對農(nóng)業(yè),園林高度重視,精耕細作的一個階段。烏桕從實用價值,經(jīng)濟價值,也發(fā)掘了審美價值,成為詩歌的新的源泉。</p><p>烏臼平生老染工,</p><p>錯將鐵皂作猩紅。</p><p>小楓一夜偷天酒,</p><p>卻倩孤松掩醉容。</p><p>宋朝楊萬里《秋山二首》其一</p><p>做為一生作詩兩萬多首被譽為一代詩宗的廬陵侯楊萬里,就是位務實官員,他的不少篇章既再現(xiàn)社會風貌也反映民間疾苦。不僅寫出詠蓮荷詩中最好的詩篇:″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對烏桕樹同樣寫得可圈可點,喜歡之情溢于言表了。烏桕樹就是天然老道的印染行家呀,染色是他的本行。不過這次肯定是他喝多了,本來染成黑色的,被他喝醉,染成了滿山猩紅的秋色。</p><p>說的是烏桕樹在秋天的顏色,是極其鮮艷的紅,楊萬里用猩紅來表達,潑辣,熱烈,老成。</p><p>相反楓樹的紅就成了陪襯,像個孩子喝了酒躲到松樹后頭。那么我們可以看到在楊萬里的眼中烏桕是潑辣絢爛的,比楓樹更加矯健,紅的更深沉。</p> <p>你寫我也寫,陸游跟風寫道:</p><p>烏臼赤于楓,</p><p>園林九月中。</p><p>梧桐已逐晨霜散,</p><p>烏臼猶爭夕陽紅。</p><p>那么烏桕秋葉是怎樣的一種紅呢?陸游寫得很清楚,是一種夕陽紅。而且在宋朝,發(fā)明了一種新的秋天的審美,就是夕陽烏桕。</p><p><br></p><p><br></p> <p>在晚秋里看比楓樹還紅的烏桕葉,那是視覺的大餐,一片絢爛金紅,如同火燒!</p><p>醉時忘記來時路,</p><p>借問行人家何處。</p><p>只尋古廟那邊行,</p><p>更過溪南烏桕樹。</p><p>宋朝辛棄疾《玉樓春》</p><p><br></p><p>烏桕在斜陽里如一樹紅霞,讓辛棄疾醉中也覺得眼亮,他已經(jīng)在山林中迷路了,但是會分明的說給人聽,互相的印證,他要回去的地方有古廟,有溪水,更有一顆巨大的烏桕樹。</p><p>這首詩里他套用杜牧的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辛棄疾眼里,杏花變成了紅得更加鮮艷的秋天的烏桕,成為山行的地標。</p><p>那么是不是關不關于烏臼鳥和烏鴉的事了呢?</p> <p>方池曲沼動林花,</p><p>竹院僧間日又斜。</p><p>西崦果園方晚熟,</p><p>一雙烏臼打烏鴉。</p><p><br></p><p>[宋] 釋永頤果熟</p><p>烏臼鳥和烏鴉同時出現(xiàn)在這里,這是一座寺廟管轄的山區(qū)果園。僧人看到晚秋可愛的動物間的爭執(zhí)。在樹上,一雙烏臼鳥追趕烏鴉。因為烏臼鳥喜歡在烏桕樹上做窩,而且又挺護家,估計那只體型較大的烏鴉,最后還是不得已落荒而逃。</p> <p>到了明清兩代,烏桕樹成為了農(nóng)村里的家常經(jīng)濟樹種,問你的家在哪里?烏桕成了最好找的坐標。</p><p>門外兩株烏桕樹,</p><p>叮嚀說向寄書人。</p><p>謝榛《遠別曲》</p><p>這是對情郎要走的依依送別,我會經(jīng)常給你寫信的,但是你不要忘記我的家,我家門口有兩棵烏桕樹,你在外面三年五載,我已長發(fā)及腰,記得回來娶我。</p><p><br></p> <p>當然詩詞中最美的烏桕樹屬于陳圓圓的家鄉(xiāng)。</p><p>傳來消息滿江鄉(xiāng),</p><p>烏桕紅經(jīng)十度霜。</p><p>清朝吳偉業(yè),《圓圓曲》</p><p>也就是陳圓圓老家的人都在關注著陳圓圓的動態(tài)。她的家鄉(xiāng)江蘇烏桕滿山,紅霞似火,而這時這個女子的命運又落到了吳三桂手中。她像一樹倍受風霜的烏桕,紅得那么美,也應該離凋謝不遠了。而她家鄉(xiāng)的人,只是對著堅韌的烏桕樹感嘆。她能否擺脫風塵的命運呢?</p> <p>嘟嘟在金華工作時,經(jīng)常去″小小金華府,大大蘭溪縣″的金華市轄管的蘭溪市,那里除了"中國的莎士比亞″李漁、芥子園、地下長河、蘭花外,就是滿山遍野的烏桕樹,是有名的中國″烏桕之鄉(xiāng)″。</p><p>秋冬季節(jié)每每路過烏桕林都要停車坐愛駐足美美地觀賞一番烏桕晚秋美景。</p> <p>李漁故里</p> <p>地下長河</p> <p>烏桕的美在于深秋,十月以后,當嚴霜鋪就大地,烏桕葉由綠色慢慢地變成黃色、變成橙色,漸而變成火紅色。遠遠望去,斑駁絢爛,烏桕似梅,俏也不爭春,到了秋冬,它才把春天遲到的歌舞搬到宜人的秋天來盡情演繹。秋風過處,桕葉零落,那滿樹星星點點的烏桕籽迎風點頭,古人稱烏桕籽為梅花苞,細細觀之,與梅花確有幾分相似。</p> <p>烏桕子,為大戟科植物烏桕的種子。分布于黃河以南各省區(qū)、北達陜西、甘肅。其主要成分為脂肪油、脂。具有利尿通便、殺蟲止癢、拔毒消腫的功效。主要治療濕疹、癬瘡、皮膚皸裂、水腫、便秘等病癥。</p> <p>在蘭溪烏桕叫“皂籽”,因為蘭溪民間除了也把它當染料外,主要是制作肥皂的原料。二十世紀初,蘭溪的肥皂作坊是用豬油做原材料制皂的,后來有家名叫祥和的作坊進行了技術革新,成功地用桕油來制成皂,這家作坊后來成立為“祥和肥皂廠”,是蘭溪化工廠“鳳凰”肥皂的前身。制皂需要大量的桕油,于是烏桕樹在蘭溪大地上大規(guī)模地種植起來,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尤其在七十年代以后,大力發(fā)展烏桕,當時縣里還成立了“烏桕研究所”“烏桕林場”等官方機構,并實行種植補貼,烏桕就成了蘭溪的市樹。因為大面積種植,規(guī)模經(jīng)營,蘭溪當年曾被稱為中國的″烏桕之鄉(xiāng)″。</p><p><br></p><p> </p> <p>這里烏桕樹上也有夜啼的鳥但不是烏桕鳥,當然也不會是鳥鴉,林業(yè)局的朋友告訴我它叫灰喜鵲,和喜鵲一樣,千百年來被人們視為吉祥之鳥。</p> <p>朋友說,灰喜鵲屬雀形目、鴉科的中型鳥類,外形酷似喜鵲,但稍小。體長33-40厘米。嘴、腳黑色,額至后頸黑色,背灰色,兩翅呈藍色。</p><p>灰喜鵲棲息于開闊的松林及闊葉林,雜食性,主要吃半翅目的蝽象、松毛蟲,還食一些植物漿果及種子。蘭溪廣袞的烏桕樹林是它們的極樂園,它們叼食蟲類也有益于烏桕樹的生長。與烏桕鳥相比,南方的灰喜鵲文靜些,它不常夜啼,偶爾啾啾而已。</p> <p>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制皂可選原料也越來越多了。九十年代后,“鳳凰”騰飛了,股票也上市了,棕櫚油不斷地從東南亞國家涌入中國市場且其價格遠遠低于烏桕油,烏桕從此漸漸地淡出舞臺。</p><p>后來市里就不再給種植烏桕農(nóng)戶補貼了。烏桕籽從那個時候起,逐年劇減。</p><p>從金華回省城后蘭溪就去少了,很是記掛蘭江兩岸那″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美景。后來聽說到了2010年,烏桕樹被香樟樹替代不再是市樹了,聽罷竟升騰起一股淡淡的莫名愁悵,畢竟,倍受風霜葉更紅,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團火,每當我走近你身邊,那團烈焰感染著我。在斜陽里那燃紅的一團團紅霞和我在金華這片熱土上幾年的歷練讓人難以忘懷,此情已可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p> <p>蘭溪的烏桕林啊</p><p>烏桕林中的灰喜鵲</p><p>你們是這樣的親近又是那樣的遙遠</p><p>永遠抹不去的是你熱烈火紅的一片</p> <p>日出林間紅似火,</p><p>春到蘭江碧如藍。</p><p>更有林間啾啾如歌的小精靈灰喜鵲</p><p>你們不知遷徙又去了何方樂園……</p> <p>實際上,很多人都看見過烏桕樹,只是不知道它的名字,只是不知道它有這么多的典故吧??纯茨闶种械募t葉子,你知道哪一葉是烏桕?</p> <p>收住思緒的韁繩,不知不覺已走到運河漲江橋乾隆畫舫、接駕亭牌坊,當年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六次在此上岸</p> <p>該回家了,經(jīng)夜光長廊</p> <p>時光秋千隧道</p> <p>與觀光夜游輪同行</p> <p>一次飯后散步,一次文化孤旅</p><p>行至武林門碼頭,正華燈綻放</p><p>好一派盛世畫圖,如辛稼軒詞話:</p><p>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p><p>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p><br></p> <p>嘟嘟囔囔了半天,只是想強調(diào)一聲,</p><p>月落烏啼霜滿天的烏,它可不是烏鴉!</p> <p>【潮鳴晨讀】網(wǎng)絡資源嘟嘟整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