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5日,我們從成都經過西昌700多公里到達鹽源,我們的目的地是木里、瓦廠、亞丁一帶,因為修路,我們第一天只能到達鹽源。鹽源縣隸屬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青藏高原東南緣,雅礱江下游西岸,海拔2500公尺。氣溫20度左右,這已經使從炎熱夏季的成都到來的我們,感到非常的清涼。從這兒出發(fā),我們去探尋香格里拉秘境。 1933年,詹姆斯·希爾頓在其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首次描繪了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嶺之中的永恒和平寧靜之地“香格里拉”。但是,希爾頓本人并沒有到過香格里拉一帶,他是根據洛克的報道撰寫的自己理想之地的小說。 1928年3月23日,在美國地理學會的資助之下,洛克由云南出發(fā),開始了貢嘎嶺的探險之旅。他首先到了大理,再由大理去麗江,據洛克稱當時由麗江往北到木里有10天的路程(當時木里設治在瓦廠,而不是現今木里縣城所在地喬瓦鎮(zhèn),因此洛克所稱木里均是指瓦廠——老木里)。<br><br>洛克所率領的探險隊是由云南麗江經永寧進入四川的。具體路線是由永寧經拖七,越云南和四川的省界后,經四川的利加嘴、屋腳,翻過西林山海拔4309米的幾坡埡口,經帕色隆貢溝尾,翻帕色隆貢和瓦廠之間的山梁,到達瓦廠。以后洛克主要在瓦廠與亞丁三神山一帶考察,因此,瓦廠與亞丁一帶應該被視為“香格里拉”的中心。<br> 洛克考察路線圖 第2天,8月6日,一早,我們從鹽源出發(fā)去木里。路邊赫赫然的一個廣告牌:“香格里拉歡迎你”。(本篇所附每幅圖片都可以打開至“原圖”一樣的清晰,當你點開,并用兩指頭撥大圖片時,圖片會馬上變得如“原圖”一樣清晰。) 從鹽源出發(fā)到瓦廠鎮(zhèn),經過許多高山深谷,因為這一帶屬于橫斷山區(qū)的東部,起伏落差極大,圖片上的這河,就是從北邊雅江流過來的雅礱江,公路在崎嶇蜿蜒的高山上盤旋,與河谷的相對高度竟有數百到上千公尺,車行其上其危險性可想而知。 木里縣城,這是木里的新縣城,不是洛克當年去的木里。這里海拔2300公尺。 經過新木里縣城,又上山下山,到達木里河,又稱理塘河的河邊。這個理塘河,就是過幾天我們要到號稱“世界高城””,海拔4300公尺的理塘毛埡大草原的那條河。理塘河流到瓦廠一帶,改稱木里河。過了木里河,又上山經過一個狹窄得只能過一輛車,一邊又是懸崖,只能一邊開一邊按喇叭的“國道227”(從來沒有見過這么簡陋的國道),傍晚時分到達瓦廠鎮(zhèn)。從鹽源縣城到瓦廠鎮(zhèn),一共168公里。快要到的時候見到一塊牌子:“香格里拉的腹心地”。瓦廠鎮(zhèn)的人是可以這樣自夸的。 這就是木里河,橫斷山上的河流都建了很多水電站,把這些河流截成一段一段的,據說雅礱江上二灘水電站是20世紀中國建成的亞洲裝機容量、庫容量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木里地區(qū)政府已在為今后的旅游做準備,公路已經修得大致不錯,各處觀景臺也已經完成,可以預計,過幾年后,這一帶將成為旅游熱點,只是這一次去,各個風景點,幾乎都是我們一家專線專車,沒有其他游人摻和。 長海牧場,海拔3600公尺,有一個幾公里長的湖,湖邊是水草豐茂的牧場 , 牛羊成群,好溫馨祥和的場景。 這是快到瓦廠鎮(zhèn)的一個地方 , 這里可以遠眺木里大寺,請點開圖片,后山上最亮的那一點就是木里大寺。 “香格里拉的腹心地”是瓦廠鎮(zhèn)的廣告牌 這就是瓦廠鎮(zhèn),老木里縣城所在地,當年洛克考察香格里拉一帶的出發(fā)地。這個在今天僅靠著一條窄窄的公路連接外地的瓦廠鎮(zhèn),坐落在三面環(huán)山的山腰上,海拔2500公尺,但背后的高山,極為險峻,相對高度至少1000-1500公尺。小鎮(zhèn)不大,來的游人很少,但是,全國的畫家們已經開始注意這地方,在小鎮(zhèn)上的賓館或客棧,已經接待了來自全國的不少的畫家們,邀請我們去的,也是樂山師范學院的一群油畫老師們。 瓦廠鎮(zhèn)是個藏族鎮(zhèn),原來木里藏族自治縣的治所。 這就是木里大寺 在瓦廠鎮(zhèn),我們幾乎找不到半點木里王當年的威儀所在,連一點痕跡都沒有,唯一可以找到的就是這個木里大寺。當我們到了木里大寺的時候,一種極端匪夷所思的奇特感覺油然而生,在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偏僻之地,怎么可能出現這么巍峨莊嚴的寺廟?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寺廟后殿端坐有一尊26公尺8層樓高的甲瓦強巴銅像,光彩奪目、寶相莊嚴。這尊通高26.73米的銅質鍍金甲瓦強巴(彌勒佛)坐式巨像。由第四代木里大喇嘛次稱絨布和第三世木里香根昂翁公秋共同籌資議定規(guī)化于藏歷第十二繞迥金兔年(公元1711)開始建造,歷時三年,于藏歷水蛇年(1713年)4月竣工。這么偏僻的地方,哪里去找工藝這么復雜工程量這么大的銅像呢?我們去看,但寺里喇嘛說好不讓照相,我們也很自覺的沒有照相。我們之前,由于疫情,還不讓進去呢。.小殿內供有觀音菩薩、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又名洛桑扎巴)、班禪、蘇朗扎巴三代活佛等塑像。木里大寺鼎盛時期有喇嘛七百七十人。<div> 木里大寺坐落在桃壩鄉(xiāng)你易店,海拔2637米,建于藏歷第十一若迥陽火猴年(公元1656年,清順治13年),由喇嘛桑登絨布仿拉薩哲蚌寺的格局主持開山初建。木里大寺是當年木里王國的宗教和政治中心,洛克就是在這里得到木里王的幫助,才得以完成到亞丁的考察計劃的。木里大寺,是木里三大寺之一,曾是康巴藏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黃教喇嘛寺廟之一,<br><div> 近百年前,洛克跋山涉水,歷盡艱險來到這樣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把她稱作"上帝瀏覽的花園",并把她帶出封閉的村落,讓世人看到了那一幅幅壯美秀麗的山川河流和神秘的風情畫卷。洛克在他的游記中寫道"夢中我又回到了那片被高山環(huán)抱的童話之地——木里。它是如此的美麗與安詳。我還夢見中世紀的黃金與富庶,夢見涂著黃油的羊肉和松枝火把,一切都是那樣安逸、舒適與美好……",洛克還撰寫了《貢嘎嶺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一文, 他在文章開頭激動地寫道:"在整個世界里,有什么地方還能有如此的景色等待著攝影者和探險者"<br></div></div> 洛克的貢嘎嶺探險之旅 , 要考察的,實際就是亞丁三神山。而木里一帶與亞丁僅一山之隔。從木里的瑪娜茶金看亞丁三神山,就是一個絕好的觀察點,這里與亞丁三神山僅一山之隔 ,而且能夠一眼看到成品字形的全部三座神山。 從瑪娜茶金觀景臺看雅丁三神山的央邁勇 從木里看稻城亞丁三神山一最佳地點,是距離瓦廠一百多公里處的瑪娜茶金觀景臺。8月5日凌晨,已在瓦廠鎮(zhèn)寫生的青年油畫家周允凌晨三點起床開車去瑪娜茶金,拍到亞丁三神山在日照金山中亞丁三神山與日月同輝的難得照片。近百年前的洛克萬里迢迢從美國來到木里,不正是為了朝拜人們心中的三座神山么!瑪娜茶金幾乎是唯一 一處可以把亞丁三神山看完的一個觀景臺,真到了亞丁景區(qū),是沒法在一個鏡頭里同時看到完整的三座神山的。 瓦廠鎮(zhèn)附近都是些高山,瓦廠鎮(zhèn)海拔2500公尺,但附近的高山都在4000公尺以上,這些河谷都是些干熱河谷,也就是說,谷底在夏季往往是干旱炎熱的,在谷底,因為干熱少雨的氣候,所以谷底的河邊山坡上漫山遍野長滿了仙人掌,但是山頂,由于海拔較高,云霧往上升的時候,在山腰至山頂一帶,往往形成大量降水,因此山頂多森林,而且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當我們從瓦廠鎮(zhèn),沿著那條所謂國道227公路向瀘沽湖一帶進發(fā)的時候,就必然經過一個4000公尺的山埡口,而沿途都是些森林。在青藏高原上,一般四千公尺左右的“極高山”上,都已經沒有了森林,只有高山草甸了,但這一帶的植被很有些不一樣,在3500~4000公尺的一帶,居然還有不少闊葉林,白樺和紅樺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闊葉樹,也都長在這一帶的海拔高度,即使4000公尺以上,也還有大量的冷杉,形成茂密的原始森林,而且這兒的冷杉,長有一種紫色的杉果,這在別處都沒有見過。根本的原因就是降水,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寒冷干旱,海拔稍微高一些的地方,早就沒有了森林,除了高山草甸——連草都長得不好——以外,什么也沒有。這兒溫暖濕潤,與云南的氣候非常相似,所以4000公尺左右,還滿是茂密的森林,和各種在別處2000~3000公尺上生長的植物。 山上到處長滿了野生菌,尤其是松茸,獐子菌,牛肝菌和雞樅菌,可謂布滿了整個森林的地面。 這是獐子菌,一個喇嘛教我認識的一種最好吃的菌子。在當地人那里,這是一種比松茸更好的磨菇。這類野生菌都是沒法人工栽培的。因為這些野生菌的根,也就是所謂菌絲,是包裹著原始森林中松杉樹木的樹根以共生的方式生長的。沒有這種原生態(tài)的原始森林,也就不可能有這些珍貴的野生菌生長。 一個人靜靜的在森林的草地上走著,周圍只有一些小鳥清脆的叫聲和烏鴉呱呱的聲音。森林的草地軟軟的,非常軟,走起來也靜無聲息??匆娔敲炊嗄⒐?,潮濕的苔蘚,新生的小杉樹,不知名的各種小草小花,就想,在森林這么豐厚的生命的物質里,還該有些生物吧?找一株杉樹靠著坐下來,仔細的觀察地面,果不其然,好多好多的螞蟻,正在忙碌地為生計操勞著,他們有的銜著一片樹葉,有的辛苦的搬弄著一只死蟲子,更多的螞蟻忙忙碌碌的游走著,用他們頭上的觸須觸碰著打招呼……我當然不懂螞蟻們的語言,但似乎覺得,這些應該沒有什么天敵也應該沒有什么奢求的螞蟻,在這片與世無爭又豐饒無比的森林里,應該過得富足,無爭,友好而幸福吧?這也是這些可愛的生靈們的香格里拉吧? 這里的森林里不時可見到一些采蘑菇的人,森林里的公路上,則停了一些云南牌照的汽車,與這些采蘑菇的人交談,都是一口云南口音,這些汽車是來收蘑菇的,這些剛從森林里收來的野生菌,都很便宜,松茸一公斤不過100-150塊錢左右,拿出山后要翻好幾倍的價。可以想見,距這兒不過四五十公里的瀘沽湖的晚餐上,這些木里森林中的鮮蘑菇就會成為晚上瀘沽湖乃至麗江農家樂餐桌上的美食。<div> 這天準備沿著國道227去俄亞古寨的,俄亞納西古寨是個母系氏族社會,女性為社會中堅力量,俄亞的納西族有一夫一妻制,但同時還存在多夫(兄弟)一(共)妻、多妻一夫、不落夫家、"阿達"(親密朋友)走婚等多種婚姻狀態(tài)。但途中走錯了路,本該沿著水洛河過橋后從依吉左轉的,卻右轉去了水洛河的上游水洛鄉(xiāng),再從水洛翻山回瓦廠鎮(zhèn).。這就把去俄亞古寨的愿望留在下一次的旅途。但后來看了一些穿越者關于俄亞古寨的視頻報道,古寨也全都是些新的建筑,一點古意都沒有了,人文的因素必須住下來去探訪才行,本次考察都沒有偏重人文因素,這都留待下一次的考察。</div> 這國道也是只有一輛車通過的寬度,旁邊就是懸崖,公路由對面的山頂蜿蜒而下,開車與坐車的都相當刺激。請注意這張照片后面的高山,那山頂就已經有4000多公尺,我們就是從那山頂上原始森林中一路下來到這里的。 山谷下的河就是水洛河 盡管道路艱險破爛,但畢竟還是些水泥路,在如此偏僻荒野的大山有這種路,也算是幸事了。 這些深山老林中的公路,都是在峽谷中傍著山修的,險峻危險自不待言。 在回瓦廠的路上,對面的山上正在下暴雨。翻過四千兩三百公尺的埡口,山下就是固增。 這是瓦廠附近我們這幾天走的一個美麗的小環(huán)線。到處都是森林。從地圖上可見,我們這個小環(huán)線與亞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就是一山之隔,其他沒走的地方還很多很多,留個念想,以后肯定還要再去,或許就是秋天吧。. 5月8號,我們從瓦廠鎮(zhèn),經過一些鄉(xiāng)村公路,準備到鄉(xiāng)城。這些路導航上沒有,地圖上也沒有,加之荒山僻野,大多數的地方都沒有信號,只有一路走一路問當地人。如果遇到一些無人可問的岔路口就麻煩了,也許得把路上遇到的人事先問個清清楚楚才行。臨行時問了旅館老板,一個名叫周月的藏族小伙子,他告訴我們,先走三區(qū)唐央鄉(xiāng),再問稻城巨龍鄉(xiāng),就可以上去鄉(xiāng)城的大道了。那一路風景都極美,但道路卻極壞,關鍵是掉石頭,一路上百公里,都掉石頭。夏天去橫斷山和青藏高原地區(qū)都是最危險的多雨季。這次在大暴雨中,前方正在掉石頭,眼睜睜的看著一塊10多公分直徑的石頭掉在車頭前,急剎了一腳,在冷靜觀察一番后,加足油門沖過去,才躲過了一劫! 這一路非常爛,到處都在滾石頭,這一處大塌方,石頭滾得幾乎把路給堵斷了,我們下車搬了一陣石頭,車才勉強通過的,但從重慶過來的一輛小轎車就卡在這兒,只好在這兒打道回府,小車停在路邊,連駕駛員都不知去向……這種路過不了就過不了,管你從哪方來,都只能調頭回去。 同行的一部車正在穿過這個困難的塌方地。。 看路中間的這塊大石頭,真要是剛好砸在車上,那可真是人車俱亡! 這種爛路,當天開的100多公里,可謂到處都是 你看,公路上掉的這種石頭,砸在車上會是什么結果? 路上一輛被石頭砸壞了的車,你看玻璃上的那個洞,車上的人怎么樣不得而知,車反正就丟在那兒沒人要了,這種被打壞了就扔在路邊的車一路上看見好幾輛,有用的東西被人偷走了,就留個破車在那兒。說實話,夏天去這些地方真得碰運氣,只要遇著下暴雨,好運氣的機會就要減少,但遇著暴雨的機會幾乎天天都有。盡管被石頭砸中的概率仍然很小。 但是路上的風景卻極好,這些鄉(xiāng)道,居然也修得不錯 , 但是導航上卻沒有,沒有記錄上去。其實木里地區(qū)為今后的旅游做了很多工作,道路修起來了,連觀景臺都修了不少,或許因為宣傳不夠,來的游人很少。一路上,我們幾乎都是專路專車,幾乎沒有別的車輛,本地車輛本就不多,外地車輛幾乎沒有。 沿途有很多森林,湖泊,村莊,這些幾乎與世隔絕的村莊,倒真有些世外桃源的香格里拉味兒。 據說,這一帶的年輕人,許多最遠只到過木里,個別的人到過西昌 , 但是看,高壓線已經拉到他們這兒了,這一帶水電很豐富,他們的水電可能還要通過高壓線輸到全國。 穿過這些崎嶇艱險幾乎沒人的道路,傍晚6點左右,在小雨霏霏之中,當走到一個丁字路口的時候,前邊橫著的道路居然車水馬龍,汽車穿梭絡繹不絕,這是什么地方啊?沒有導航的我們,從路上標牌中突然發(fā)現,我們已經到了從理塘到亞丁的稻城縣城附近了!我們不是去鄉(xiāng)城嗎?怎么會昏頭昏腦的走到這兒?這還去鄉(xiāng)城干嘛呢?因為第2天,我們要去穿越格聶神山小環(huán)線,從理塘出發(fā)更方便。加上輕車熟路,僅100多公里的路程,就干脆驅車直奔理塘。走了無數遍的道路,看過好多次的冰川遺跡海子山,住過很多次的賓館,吃過很多回的餐廳,理塘我們又去了。 理塘縣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距離州府康定285公里,距省會成都654公里,海拔4000米。盡管在青藏高原上好幾個縣城都比理塘高,例如青海黃河源的瑪多縣4300公尺,西藏那曲縣4600公尺,薩嘎縣4500公尺,岡巴縣4700公尺,這些地方我都去過,大多都住過,但理塘縣搶先給自己取了個世界高城的稱號,但他也沒稱世界第一高城,作為4000公尺以上的縣城,也不容易了,也不算錯。加上他又在號稱“中國人的景觀大道”的318國道上,而318國道從上海的人民廣場算起,到西藏地區(qū)的與尼泊爾交界的聶拉木縣樟木鎮(zhèn)(我曾從樟木鎮(zhèn)出境到尼泊爾去)中尼友誼橋結束,全程5476公里。從上海到理塘距離是3118公里,3118與318有點相似,這樣,就構成了理塘東西城門下邊的標志:“318ROUTE,MUST GO IN YOUR LIFE 此生必駕,上?!硖痢鞑兀?118KM”。這使得理塘的東西城門成為318國道上行走的人們必須打卡的地方。尤其是直接在318國道的西城門下,在這個標志下照相的人太多太多,已經直接影響交通了。 我們從理塘出發(fā)要走的是一條新發(fā)現的穿越線路,是從理塘到格聶神山,再到巴塘的一段僅一百多公里的小環(huán)線。這是近幾個月才在網上發(fā)布的探險性質的路線,所以說是探險,是因為這些道路既無法導航,地圖上也沒有,也是必須問當地人,加上以前的一些探險者發(fā)布的視頻。從已經發(fā)布的訊息來看,道路相當爛,但因為路程不遠,所以大家都愿意去試試,只是當我的車經過理塘城邊上一個專門檢查去格聶的檢查站時,檢查站的人看著我的城市越野,說了一句,“你這車夠嗆,小心開吧?!北饶切┧^硬派越野,我這車當然不算啥,但網上也沒說有這么可怕呀,我將信將疑的上了路。下面這幅地圖就是這個環(huán)線。 出理塘幾公里就要離開318國道,去往格聶神山的道路。這一帶仍然是海子山的格局,到處是巨大的石塊,當年冰川的遺跡。 心曠神怡的走了十幾公里柏油路,馬上就遇到爛路和岔路,考驗跟著就開始,坑坑洼洼的泥濘的道路一走就是幾十公里,加上隨時得修正走錯的岔路,使行進的速度頓時緩了下來。不過,看來這一帶正在修路,或許是因為有分工,所以修路也是一段段的,伴隨著同樣是一段段的爛路,有的地方是石子路,有的地方已整理好路基,有的地方干脆是已鋪好了的柏油路,當然更多的爛得一塌糊涂的爛路……當然也走錯了幾次,走錯了又折回來,因為走錯路,真的就把“格聶之眼”給岔掉了!——不管怎么說,整個這段路也就70公里,慢慢的開,早上從理塘出發(fā),到下午,也就開到格聶神山下邊了。3500公尺的山腳下,陽光明媚,草地上繁花盛開,紅黃藍紫什么花兒都有,讓人好興奮。遠處的神山,雖然云霧遮蓋了山頂,但也露出一些冰雪和冰川。<div> </div> 格聶神山區(qū)域雪峰林立,最尊崇最美麗的是三座神山,其中格聶主峰海拔6204米,肖扎神山海拔5807米,克麥隆神山海拔5780米。盡管山不算太高,但是,以格聶山為中心,周圍由山峰、原始森林、草原、湖泊、溫泉、寺廟、藏鄉(xiāng)風情仍然構成了一個景色迷人的自然保護區(qū)。這個自然生態(tài)旅游保護區(qū)內有雪峰、冰川、湖泊、瀑布、溫泉及廣闊的鮮花遍野的草原,原始森林面積占景區(qū)的三分之一以上,融原始森林、草原、珍稀動植物于一溝,構成了壯麗奇特的景觀,它是迄今發(fā)現的從未開采過的縣內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原始天然林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生長著從溫帶到亞寒帶的所有植物帶譜,各類植物種類獨自成林,交相輝映。如高山松林、冷云杉林、高山櫟林、高山松柏林、楊華林、落葉松林、高山灌叢林等植物千余種。高山森林中,巖羊、馬鹿、麝、熊等動物和藏馬雞等珍稀雞雉時常出沒在林間,極富野趣。 快到格聶山下的冷谷寺,又遇到一陣暴雨,跟著就是一陣冰雹,打得我們只好在路邊兒呆著,不敢行進。.這是同行的另一輛車拍的。這場暴雨下的時間還不短,一直下到傍晚,我們只好在冷谷寺住下來。 這就是新冷谷寺,背后就是格聶神山??瓷巾數难┓搴捅āP吕涔人陆哟慰偷馁e館,就是圖中最右邊的建筑,當天我們所住的地方。這是網上下載的圖片。新冷谷寺與老冷谷寺還有幾公里的山路,那兒不通汽車。 這是格聶神山和新老冷谷寺的航拍圖,從此圖中可以看到這些地方與理塘的位置關系。 冷谷寺坐落在格聶神山和肖扎神山這兩座雪山的谷地之中。作為康區(qū)最古老的白教(噶舉派)寺廟,冷谷寺是在1164年由至尊噶瑪巴一世活佛曲吉迪松欽布創(chuàng)建的。至今有近千年的歷史了?;蛟S因為這座千年古寺在完全沒有公路,僅有一條崎嶇的步行小道直通的高山深谷中不利于今天的佛事活動,所以在下邊交通方便的地方修了一個新冷谷寺,今天喇嘛們的佛事主要在這兒進行,客人們住宿也在這里。<div> 第2天一早我們去老冷谷寺。在4000公尺左右的山上,沿著一條凹凸不平的山間小路往山上爬兩三公里路,也有些費力,好在沿途風光太好,不知不覺一路走去,冷谷寺也就到了。<br><div><br></div></div> 往冷谷寺去的山間小路 一只森林中的馬鹿,跑到寺廟里來找吃的,喇嘛們對他很友善,經常給他吃的,馬鹿也就常常到寺廟來,不怕人,與人很友善。信佛的人都很善良,寺廟周圍經常有很多野生的動物,與人和諧相處。在甘孜丁青縣著名的4000公尺以上的孜珠寺,就有許多藏羚羊,還有旱獺。我們后面還可以看到,在冷谷寺的周圍,就有好幾群巖羊,也是不怕人的,因為每個人對他們都很友善。 這個山谷的中的高山相對高度都很高,估計有1000~1500甚至2000的高度,山谷直接就在格聶神山和肖扎神山之間,格聶神山海拔6204公尺 , 肖扎山海拔5807公尺 , 山谷的位置在海拔3900~4000公尺左右,所以山谷與山頂的相對高度應該在2000公尺左右??吹竭h處肖扎神山的雪峰嗎?那雪峰的高度應該就是在5500~5800公尺之間。 請點開看右邊的山峰,那都是一些地質學上的所謂角峰與刄脊——即被冰雪切割磨削而成——的山峰,與山谷的相對高差肯定在1000~1500米左右。 請注意這條河,這河水略帶乳白色,應該是一種石灰質的鈣化水。我們住在山下賓館里,用肥皂洗手的時候,水滑滑的,怎么也洗不凈。其實就是肥皂與鈣化水的化學反應。 請看這紅石,這不是紅色的石頭,這只是長滿了紅色苔蘚的石頭,這種紅石一般要在3500~4000的海拔高度,又常年潮濕低溫的地方,石頭上才可以生長這種紅色的苔蘚,這種紅石構成一種奇特的景觀,最典型的景觀是四川瀘定海螺溝的紅石灘。 馬上要到這座千年古寺了,山路邊上有一座瑪尼堆。按常識,有寺廟必然有瑪尼堆,所以這馬尼堆也該上千年了吧?那一塊塊石頭上的經文,記錄了這1000年來鐫刻這些經文的人們多少人生的愿望?。”M管許多的經石字跡已經模糊漫渙 , 有的甚至剝蝕殆盡,或許是因為這些先人們的愿望已經兌現? 點開看看,千年冷谷寺山谷周圍的這些高山。這幾張圖片其實就是格聶神山的山腳,當然,山腳的起點就是海拔4000公尺。山頂云遮霧幛,那已是6200公尺的滿布冰雪和冰川的格聶山峰。 這就是在這片荒無人煙海拔4000公尺高的高山冷谷中的千年冷谷寺。正面這座山就是格聶神山。如果不是云霧遮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山頂上的雪峰與冰川。 冷谷寺到了 我們到達冷谷寺的時候,大門緊閉,看旁邊偏房里有人,進去,見到一個喇嘛正在吃飯,那是一種用五根指頭直接在碗里揘著青稞糌粑和著酥油吃的食物,大概是早餐吧。喇嘛的漢語說得很不好,只能勉強的交流,聽不懂的時候,他就憨憨的笑笑。這位喇嘛告訴我,他叫格聶徹列(發(fā)音)。聽說我們要去參觀,格聶徹列很熱情的放下還沒吃完的早餐,馬上起身帶領我們去參觀。這座千年古寺比我們想象的要簡陋得多,這當然與多年來重修有關系。征得格聶徹列的同意,我們在寺廟里拍了一些照片。 所謂老冷谷寺雖然建于近一千年前,但后世多次重修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又修過,照目前的格局看,已經面目全非了,寺廟里,只有這幅白描的唐卡還頗有意思,或許也只是唐卡畫的白描底稿。聽說在寺廟里有幾樣寶貝,什么格薩爾王的頭盔,什么海螺,母鹿的角,都放在新冷谷寺,只要給幾十塊錢,就可以拿在手上看,鎮(zhèn)寺之寶淪落如此,可見也并非什么寶物。據說守候老冷谷寺的喇嘛是輪換著工作,每次一人,格聶徹列這一次正當值。當然,畢竟是千年古寺,兩座神山相夾的山谷環(huán)境是真實的,建筑的某些部位也當是真實的,至少,地基是真實的,那座馬尼堆也至少有幾百年的歷史…… 點開看,巖羊群哦! 這是老冷谷寺周圍兩群巖羊,也是不太怕人,距離很近也不走,可見在這些地方,在宗教的氛圍下,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下午離開老冷谷寺后,我們往金沙江邊的巴塘走,一路上風光無限,頗像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又像新疆的天山風光,當然比他們都高得多。在阿爾卑斯山,人們是仰望山峰,這兒卻是平視,有時甚至是俯視,光我們腳下站的這位置,大多在4000-4900公尺以上的海拔高度上。這已經就比歐洲和美國本土最高峰的海拔高度都高。 請看這俯視角度下對面高山頂上的云層 這兒,幾乎完全沒有人居住,也幾乎看不見放牧的牛羊,當然也沒有遮擋的鐵絲網與圍欄。無人光顧的高山草地上開滿了各種各樣各種顏色的野花。這種高山草地上的藍色野花后來經植物學專家考證,叫藍布裙。 點開看看,每一座山峰上都有雪山有冰川 , 這都是些五六千公尺的雪山 ,屬于沙魯里山系。沙魯里山為金沙江和雅礱江的分水嶺,四川省境內最長、最寬的山系。南北綿亙長達500~600公里,東西寬達200公里。山脊海拔在5500米以上,山峰則多超過6000米,著名的雀兒山,海子山,格聶山都是這個山系的著名山脈。最高的格聶山為6 204米。海拔4000米以上屢見古冰斗、"U"谷、冰磧垅、冰漂礫、冰川湖,是四川省冰川湖群最集中之地。僅理塘至稻城間即達400多個。雀兒山下為什么有巨大的冰川漂礫 , 原因也在于此。在分水山脊亦多山間盆地,如理塘、毛埡壩、康嘎、稻城等,為當地主要牧場。沙魯里山是四川主要林區(qū)之一,除川西云杉、麗江云杉、長苞冷杉、鱗皮冷杉、黃果冷杉及高山松、落葉松等針葉林外,還有多種高山櫟及樺木。這又是一片尚未開發(fā)的旅游勝地。<div> 讓人欣慰的是,沙魯里山系是我們經常走的地方,其最著名的雀兒山,海子山山脈我們已多次走過,格聶山這次也來了,今后顯然還會來多次,因為的確還有許多地方沒走到,例如格聶之眼這次就錯掉了。<br></div> 從格聶神山到金沙江畔的巴塘,要經過海拔將近5000公尺的一些地方,再下到海拔2600公尺的巴塘,沿途風光極美,但因為海拔太高,所以云層的高度和我們汽車走到的高度差不多,站在一些山上,對面的云層就在腳下,這感覺也挺奇妙。由于沿途道路分段施工,道路好的好壞的壞,好的剛鋪了柏油,壞的壞到極點,尤其是晚上快到巴塘之前的道路,無名公路上無人可問的許多岔路口,懸崖邊上一個接一個連續(xù)三個30度的急轉彎,狹窄的難以調頭的公路,懸崖邊上因為調頭而被迫陡坡倒車,加上荒野里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謝天謝地,到晚上11點,總算安全抵達巴塘。<div> 第2天的行程比較單純:從巴塘到理塘169公里三個小時,沿途有措普溝,姊妹湖,毛埡草原,理塘長青春科爾寺。時間很充裕,我們十點多鐘才出發(fā),先去措普溝。這地方幾年前我們去過,只有一個小湖泊,小湖泊后邊的山倒是奇形怪狀,有些好看,順道再去看看。去之后才發(fā)現情況大變,山溝溝口已經修起堂而皇之的公園進口,廣告牌上赫赫然的寫著“世界的措普溝”,這都是全球化的錯!這深山老林中小小的一個湖泊成為“世界的措普溝”后,幾十塊錢的門票不說,還不讓車進,還得坐他的幾十塊錢的車,或者包當地人的幾百塊錢的車,就為那一小凼水嗎?我們調轉車頭,直奔318國道上著名的姊妹湖而去。.</div> 過318國道姊妹湖過了很多次了,但幾乎每次我們都是在3月過的,那時候的姊妹湖都冰封著的,結冰的湖面上鋪著雪花,但這一次,姊妹湖上藍瑩瑩的湖水映著藍天,又是另一番景色。姊妹湖屬于海子山,海拔4600公尺。<div> 上了海子山,就進入了毛埡大草原,草原濕地上面千萬條小溪,匯聚成理塘河,就是我們在瓦廠鎮(zhèn)看到的那條木里河。在毛丫大草原上獲得一個意外的驚喜,一場民族風情濃濃的賽馬會正在舉行。<br><div><br></div></div> 理塘長青春科爾寺又稱理塘寺,于1580年由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創(chuàng)建,是康區(qū)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藏傳佛教黃教寺廟。長青春科爾為藏語譯音,"長青"意為彌勒佛(即未來佛)"春科爾"意為法輪,"長青春科爾"意為彌勒佛法輪(標志著法輪常轉、妙諦永存)。<br> 長青春科爾寺原為黑教寺廟,1580年三世達賴途經該地時改為黃教并為其開光。寺廟占地500余畝,寺容僧侶4300多人,常駐800人左右,為康區(qū)第一大格魯派(黃教)寺廟,素有"康南佛教圣地"之稱。 2013年11月16日,長青春科爾寺遭到一次火災,除了一尊彌勒佛以外,大部分文物雖然得到及時轉移,但整個大殿幾乎全被燒毀。幾年前我們去過,那時大殿什么都沒有,只有一些年輕的喇嘛畫家在作大殿的繪制工作。但時間才過幾年,我們再進大殿,那可是堪稱金碧輝煌,極盡雕樓畫棟之能事。與一年長的喇嘛聊天,他談到這幾年,從西藏請來寺廟畫家作裝飾繪制工作,本地一些寺廟畫家也參加,一共數百人,每天的工錢從200~600元不等,一共畫了數年,2千多個銅千佛,全部從尼泊爾買進運回……這10來年經常在藏區(qū)跑,有一個很深的印象,整個西藏的原生態(tài)經濟就是寺廟經濟,藏族民眾把他們幾乎全部的財力都奉獻給了寺廟,如果整個西藏今天的經濟如古代一樣,仍然還是原生態(tài)寺廟經濟的話,今天的藏區(qū)又會是怎樣一種狀態(tài)呢? 大殿已經完工,天天都在進行正常的佛事,但一個重新修建的副殿正在繪制,許多年輕的寺廟畫家正在繪制各種圖像,我才發(fā)現,他們都是用畫唐卡的方法把布繃起來作畫,而畫完的畫又把它裱在天花板上,是所謂藻井,其他墻上的一些裝飾,也是用同樣辦法先畫在繃好的布上,再裱糊在墻上的。這當然就比直接在天花板或墻壁上去畫方便得多了,在布上畫的效果肯定也更好。而我驚喜的發(fā)現,在這些工匠中,他們用傳統(tǒng)繪制粉本的辦法,正在制作草圖,就是用針在繪制的草圖上沿著線條扎眼,再用撲粉的辦法,把草圖印制在需要繪制的布面上。這只是一種在古書上見到的古代粉本的制作,從來沒有見到過實際操作的實物。今天在長青春科爾寺見到,實在有幾分驚喜。一個畫工正在做瀝粉的繪制工藝,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書本上早有記載的這種傳統(tǒng)工藝的操作,讓人大開眼界。 第2天從理塘到雅江,再經過新都橋到塔公草原,中間看了墨石公園,覺得意思不大,應該就是一一種泥炭吧,黑黑的。傍晚去守候塔公草原的雅拉雪山日落。雅拉雪山,藏語全稱為"夏學雅拉嘎波"(意為東方白牦牛山),系藏區(qū)著名神山。雅拉雪山海拔5884米,與它東北方向的墨爾多神山遙遙相對。山頂終年積雪,是康巴地區(qū)一座著名的神山。雅拉雪山雖然不太高,但經常能看到,加之山下有很多寺廟和牧場,人文意味反而濃很多,拍日落是個比較有把握的地方,我們也去過多次。從8月5日算起,行程的第9天 , 8月13日返回成都。完成全部的香格里拉探秘之旅。格聶神山雖然不是洛克考察意義上的“香格里拉”范圍,但作為同為沙魯里山系范圍中的部分,這種探秘的意味倒是一致的。最后一張地圖,是從一張穿越者自己編的專供探險用的“大橫斷山系列地圖”中截取下來的,包括這次旅行的大環(huán)線和兩次小環(huán)線全程 , 可對這次旅行作一全景式的瀏覽。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