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北海公園位于北京市中心區(qū),在景山公園西側(cè),故宮的西北面,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屬于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全園以北海為中心,面積約71公傾,水面占583畝,陸地占480市畝。這里原是遼、金、元建離宮,明、清為帝王御苑,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的皇家園林之一,1925年開放為公園。是中國保留下來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園林。</h3> <h3> 瓊?cè)A島簡稱瓊島,因島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稱“白塔山”。島高32米,周長913米。瓊?cè)A意指華麗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該島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寶島。另據(jù)神話傳說,瓊?cè)A是瓊樹之花(華即花),生長在蓬萊仙島上,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此亦表示該島是仿瑤池仙境建筑的。清初曾在山頂設(shè)置信炮臺,由八旗軍駐守,居高臨下,展望全城,一旦有警,便立即發(fā)出信號。</h3> <h3> 白塔位于瓊?cè)A島上,建于清初順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據(jù)建塔石碑記載,當時“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陰贊皇酞,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得到皇帝恩準后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米,上圓下方,富有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shè)有寶蓋、主頂,并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h3> <h3> 永安橋建于十三世紀,是連接團城和瓊島的紐帶,橋用漢白玉石砌成。</h3> <h3> 在永安橋兩端各立一座彩繪牌坊,北端匾額為“堆云”、南端匾額為“積翠”,故為“堆云積翠橋”的嘉名。</h3> <h3> 永安橋南端的石獅子。</h3> <h3> 永安寺始建于清順治八年(1651年),是清世祖福臨應西藏喇嘛木汗之請修建的,名白塔寺。</h3> <h3> 正覺殿</h3> <h3> 法輪殿</h3> <h3> 普安殿</h3> <h3> 瓊島春陰碑立于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碑身正面攜刻乾隆皇帝御書“瓊島春陰”四個大字,其它三面分別攜刻乾隆題詩。</h3> <h3> 倚晴樓</h3> <h3> 山下為傍水環(huán)島而建的半圓形游廊,東接倚晴樓,西連分連閣,曲折巧妙而饒有意趣。</h3> <h3> 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清乾隆皇帝為母親孝圣皇太后祝壽祈福而建的。主體建筑為極樂世界,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其橫梁跨度13.5米,是中國最大的的方亭式宮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細鏤花紋,殿內(nèi)高處懸掛金匾,上書“極樂世界”為乾隆御筆。</h3> <h3> 殿內(nèi)原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有二百二十六尊羅漢佛像,山下繪滿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勝境,故有“羅漢山”和“海島”之稱。</h3> <h3> 大茲真如寶殿</h3> <h3> 天王殿</h3> <h3> 闡福寺</h3> <h3> 天王殿</h3> <h3> 西天梵境又稱大西天,東臨靜心齋,西與大圓境智寶殿相依,南約瓊?cè)A島貫成一線,是北海最負盛名的景區(qū)之一,原為明代西天禪林喇嘛廟,清代于1759年重修,并向西擴展,1980年經(jīng)重修后對外開放。</h3> <h3> 快雪堂書法博物館。</h3> <h3> 靜心齋原名“鏡清齋”,占地約8700平方米。是北海最精巧的一處園中之園。靜心齋原為明代普通官房,清乾隆二十四年(1757年)在擴建“西天梵境”時修建了靜心齋,也稱“乾隆小花園”。</h3> <h3> 先蠶壇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原為明代雷霆洪應殿舊址。先蠶壇位于北海東北隅,總占地面積17000平方米,是當年后妃祭祀蠶神的地方。</h3> <h3> 濠濮間位于北海公園內(nèi)東岸小土山北端,是北海的園中園之一,幽靜別致,很有特色。</h3> <h3> 五龍亭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中為龍澤亭,左為涌瑞亭、浮翠亨;右為澄祥亭、滋香亭。原是帝后及近臣垂釣賞月的地方,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將木制弧形橋改為石橋,并安裝了青石欄板、柱子。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欄板、柱子遭八國聯(lián)軍破壞,1974年照原樣予以恢復?,F(xiàn)存五龍亭成為人們眺望白塔及北海湖光山色和休息的地方。</h3> <h3> 北海公園湖中廣植蓮花,晨曦射波,池光映天,綠荷含香,魚鳥中游,小船在中間飄蕩,游人喜氣洋洋,確是一幅美好的畫面。</h3> <h3> 北海公園正在擺放各種花卉盆景,喜迎國慶佳節(jié)。</h3> <h3> 北海公園里菊花在開放。</h3> <h3> 北海公園的幾組雕塑。</h3> <h3> 北海公園南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