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在家翻相冊,翻出一些家人看向陽畫展的照片。為保存這些珍貴的瞬間,我把它們?nèi)渴者M美篇,讓這些平凡的照片,成為獨一無二的回憶,永遠的珍藏。</p><p class="ql-block">向陽退休后重拾畫筆,還見縫插針的辦了幾次展,雖說次數(shù)不多,卻是李家的"固定約定"前去祝賀,一家不落。。。</p><p class="ql-block">每次看展,最激動的是兩位老人。他們早早梳洗打扮,整裝待發(fā),仿佛要去參加一個什么盛會,儀式感很強。去看展老爺子必定是坐兒子的車,副駕駛座永遠是他的專坐。上車系安全帶時,必會轉(zhuǎn)過身來對坐在后面的婆婆說,看兒子的畫展看你開心的,老太婆,你有功生了個好兒子????其實大家都懂,最開心的是他,那自豪、驕傲的表情清清楚楚的寫在了臉上。</p><p class="ql-block">展廳里,老爺子精氣神十足,全家男女老少簇擁著他,聽他評論著每一幅畫,話語里都是對兒子的肯定。此刻間的老人幸福感爆棚,既看了兒子畫展,又享受了天倫之樂的團聚,讓人羨慕!</p><p class="ql-block">每次觀展后,也總有不變的"保留項目"老爺子請大家吃飯,觀展的意猶未盡全被大餐續(xù)上了。。。</p> <p class="ql-block">《裸見》2018年在老外街大煙筒美術(shù)館展出。</p><p class="ql-block">觀展后,在老外街面館吃飯。</p> <p class="ql-block">《若見》2019年在油雕院美術(shù)館展出。</p><p class="ql-block">觀展后在美術(shù)館隔壁鮮墻坊用餐。</p> <p class="ql-block">《默見》2021年鴻美術(shù)館展出。</p> <p class="ql-block">簽到墻</p> <p class="ql-block">轉(zhuǎn)載文章:難以忘卻的2020年,人們在焦慮、恐懼、哀默,痛楚中生活了大半年,為記住那段難忘的歲月,李向陽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了這段特殊時期所感所悟,所看所想,以他藝術(shù)家的敏銳眼光和良心思維將人類面對災(zāi)難時的惶恐,孤獨,彷徨直至奮起,用一種非常個性化的筆記形式創(chuàng)作了160幅小畫,在國慶中秋期間由上海鴻美術(shù)館主辦的"李向陽"默見一一隔離期筆記在上海鴻美術(shù)館展出。</p> <p class="ql-block">前言</p> <p class="ql-block">觀展后,在山東菜館吃飯。</p><p class="ql-block">為祖國慶生????為二老慶生????????</p> <p class="ql-block">《抹見》2022年在璞素畫廊展出。</p> <p class="ql-block">《奢見》2023年在木曦畫廊展出。</p> <p class="ql-block">《色見》2025年在浦東3723美術(shù)館展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色見·李向陽”策展人/李曉峰</p><p class="ql-block">(一)“色見”,一個十分特殊的展覽,不是繪畫展,不是抽象展,不是傳統(tǒng)展,也不能說就是當代展,一個不可貿(mào)然定義的展覽。</p><p class="ql-block">《黑》</p><p class="ql-block">(二)“色見”,源自李向陽跨越二十余年、色彩傾向十分明顯的七件作品。最早一件,始于SARS肆虐的2003年,那是生命憂患意識受到強烈沖擊的年份!之后,時斷時續(xù)地,又完成了規(guī)格一致的六件,很李向陽地呈現(xiàn)出他多彩而謹嚴的人生色系。</p><p class="ql-block">《紅》 </p><p class="ql-block">(三)稱為“色系列”的七件作品,組成了李向陽以“色”認知的七個篇章:“紅”是他的“歷史篇”,也是他的榮譽榜;“綠”是他的“性格篇”,也是他的人生自律;“黃”是他的“道德篇”,連著他的憂患;“藍”是他的“文化篇”,帶著他的希望;“黑”是他的“哲學(xué)篇”,朝向深邃的思考;“白”是他的“健康篇”,糾結(jié)著圣潔的理想;“紫”成了他的“生命篇”,展現(xiàn)生命的質(zhì)疑,人類就是在質(zhì)疑中成長!</p><p class="ql-block">《黃》</p><p class="ql-block">(四)恰逢本命年的李向陽,戲稱這回個展是“風雨兼程七十載”。生活中的處處悖論,讓七十有二的李向陽甚至愛上“風雨兼程”,并在“色見”中穿行。腳手架、安全帽、黑垃圾袋、白測試棒……現(xiàn)場五花八門、相互離合的物料,是李向陽一生親歷的物證。還有那些紅色私人物品:紅領(lǐng)巾、紅獎狀、紅寶書、紅袖章、紅鞭炮、紅中華、結(jié)婚證、旅行箱……解密了李向陽的人生本色。“紅旗下的蛋”讓七塊色域組成的“色見”空間變成了他的人生劇場。那里接連著上帝的“創(chuàng)世記”,人類的“七宗罪”,還有七情六欲、七色彩虹、七彩祥云、七星北斗、七竅生煙……“七”仿若李向陽的人生魔咒也成了他的人生解碼。比上帝還繁忙的李向陽七日無休地拼接著他人生的“七巧板”,就如那七塊規(guī)格一致、面目各異的“色系列”與七幅大小不一、散落各處的“非相系列”,暗含玄機的對話,一生的萃取與沉淀……對,“色見”,成了李向陽的自傳!</p><p class="ql-block">《白》 </p><p class="ql-block">(五)向來不Care“當代不當代”的李向陽,無愧英雄的名字,讓繪畫、裝置、圖片、影像、現(xiàn)成品、綜合材料等變成為我所用的“十八般武藝”,無所顧忌的拿來主義,難以定義的多重面貌,使軍旅出身的他為此涌現(xiàn)出一股難以形容的快感與滿足感!是“藝術(shù)圈”最風起云涌的年代,讓身為美術(shù)館館長的李向陽叱詫風云間看見了千差萬別的多元世界,更把認清世界、認清自己當成藝“見”指向。從“裸見”,到“若見”,從“奢見”,到“默見”,再到這回的“色見”,李向陽以“見”命名了多回個展,回回相見,都是為了克服人類的偏見!</p><p class="ql-block">《藍》</p><p class="ql-block">(六)“色見”,是見“色”,見世界,見流光溢彩、五光十色的世界;也是見“空”,“空山新雨后”,“空翠濕人衣”;更是“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并由此,同頻了李向陽的藝術(shù)語言、思考脈絡(luò)和底層邏輯。</p><p class="ql-block">《綠》</p><p class="ql-block">(七)李向陽曾說為他最后一個展覽想好了名字,就叫“回見”!真的也太李向陽了,一個永遠不讓理想放過命運的人,在現(xiàn)實與理想的雙向奔赴中克服理想與現(xiàn)實的二律背反,這是命運的輪回嗎?不,是命運的照見,正如眼前的“色見”!</p><p class="ql-block">《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月2日下午四點, 展廳里親友們都到了,熱熱鬧鬧地看畫、聊天,拍照,唯獨少了兩個把驕傲掛在臉上的老人。。。愿老人在天之靈能瞧見這個展。。。</p><p class="ql-block">晚上在乾景繪吃飯,依舊是老爺子請客。。。</p> <p class="ql-block">8月31日色見圓滿結(jié)束。撤展時大家開玩笑,"結(jié)婚證上沒照片,你們兩個拿著結(jié)婚證補拍一張吧!"所以就有了這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要補充的幾句話文/李向陽</p><p class="ql-block">不知道為了什么,像兒時上手工課似的,我斷斷續(xù)續(xù)做了這些不倫不類的東西。也說不清具體的制作時間,因為從“非典”開始,二十多年了,它們一直在生長,在變化,在蔓延。</p><p class="ql-block">不過,有些事是可以確認的。那就是,一,這些東西除了極個別的參加過展覽之外,絕大部分沒有露過臉。第二,它們中的每一件、包括每一件的每一次改變,都緣自我生命旅途中的遇見。還有,需要強調(diào)的是,它們所使用的材料和物件,都是我熟悉的、經(jīng)歷過或使用過的,無論奢儉貴賤。</p><p class="ql-block">都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總有些東西會沉淀下來,經(jīng)年累月,形成底色。不同的族群會有不同的底色,以及對于色的偏好、崇尚,甚或是信仰。我的“色見”與信仰無關(guān),只是視網(wǎng)膜中存留的、零零碎碎的沿途風景而已。</p><p class="ql-block">感謝叁柒貳叁美術(shù)館的邀請,感謝策展人曉峰兄洋洋灑灑這許多文字,感謝所有前來捧場的新老朋友們,雖然擔心這個展覽會惹來為老不尊的罵名,但因為你們,我就斗膽一試,豁上這張老臉。</p> <p class="ql-block">除了個展,向陽還參加了一些創(chuàng)作展,家人也如約而至。</p> <p class="ql-block">油畫《戰(zhàn)友的遺孤》在上海美術(shù)館老館展出。</p> <p class="ql-block">油畫《中國紅》,在中華藝術(shù)宮展出。</p> <p class="ql-block">創(chuàng)作油畫飲水思源——記青草沙原水水源地工程。</p><p class="ql-block">上海中華藝術(shù)宮展出。</p> <p class="ql-block">創(chuàng)作油畫《跨越天際》中華藝術(shù)宮展出。</p> <p class="ql-block">2018年1月,向陽策劃的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在中華藝術(shù)宮展出。</p><p class="ql-block">觀展后,在網(wǎng)紅店吃河南菜。</p> <p class="ql-block">留住這份美好,分享這份感動。</p><p class="ql-block">謝謝關(guān)注,期待下次畫展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