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學(xué)名:Paradoxornis heudei),珍稀鳥種,有“鳥中熊貓”之稱。為鹟科鴉雀屬的鳥類,有震旦鴉雀指名亞種和震旦鴉雀黑龍江亞種。體長約18厘米,分布于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長江下游、黑龍江等地,常見于江邊的蘆葦?shù)?,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江蘇南京。</p> <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一種體型長約18cm的中型鴉雀。體積嬌小,活動區(qū)域在蘆葦叢中。</p><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生來好動,飛時迅速,黃色的嘴很像鸚鵡。夏秋時吃昆蟲,春冬時吃葦稈里的蟲子。</p> <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的第一個標(biāo)本采集發(fā)現(xiàn)是在中國南京,所以定名為震旦鴉雀?!罢鸬辫笳Z為“中國”的意思。歷史上分布于中國東部及東北至西伯利亞東南部,已被列入國際鳥類紅皮書,為全球性近危鳥類。截至2012年其分布僅限于黑龍江下游及遼寧蘆葦?shù)睾烷L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shù)?。。由于這種鳥生活空間僅限于蘆葦蕩中,且數(shù)量過于稀少,中國人嘆為“鳥中大熊”</p> <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p><p class="ql-block">中等體型,體長約18厘米。黃色的嘴帶很大的嘴鉤,黑色眉紋顯著,額、頭頂及頸背灰色,黑色眉紋上緣黃褐而下緣白色。兩脅黃褐。翼上肩部濃黃褐色。腳為粉黃色。</p><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雌雄羽色相似。前額、頭頂、枕和后頸藍(lán)灰色或灰色沾赭色。頭側(cè)、耳羽灰白色,有一長而闊的黑色眉紋自眼上方經(jīng)頭側(cè),耳羽上方一直到后頸兩側(cè),極為醒目。上背赭色雜以淺灰色粗紋(指名亞種)或背為淺葡萄色,有時帶黑色縱紋,兩肩、下背和腰概為黃赭色或淺赭色。兩翅覆羽赭色中棕栗色,飛羽主要為褐色或黑褐色,初級飛羽外翈羽緣淡白色或棕黃色,次級飛羽由外向內(nèi)逐漸由褐色變?yōu)楹诤稚甙咨饩壓妥匕咨珒?nèi)緣與端斑,或中央黑褐色四周均緣以淡白色,最內(nèi)側(cè)三級飛羽外翈黑色,內(nèi)翈白色,尾上覆羽和中央一對尾羽淡紅赭色或淡黃褐色,其余尾羽黑色具白色端斑,尾呈凸?fàn)?,向兩?cè)尾羽逐漸變短而白色端斑逐漸擴大,到最外側(cè)一對尾羽白色端斑幾占羽片的一半。頦、喉淡灰白色,胸淡葡萄紅色或淺赭色,胸側(cè)淡紅褐色,其余下體暗黃色或淺赭色。</p><p class="ql-block">虹膜褐色或紅褐色,嘴黃色,腿肉色。</p> <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性活潑,結(jié)小群棲于蘆葦?shù)亍?lt;/p><p class="ql-block">作為留鳥,震旦鴉雀在其分布區(qū)內(nèi)嚴(yán)重依賴蘆葦生境生存,沒有蘆葦,它就會失去生存空間。震旦鴉雀的主要食物是蘆葦莖內(nèi)、莖表、葉表上面移動能力較差的小蟲以及介殼蟲等,食源單一,很少離開蘆葦叢覓食生活。</p> <p class="ql-block">在人類靠近的情況下,震旦鴉雀個體或者集群會采取逃逸、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或這些行為的組合做出反應(yīng),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常常伴隨出現(xiàn),人類接近時,出現(xiàn)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的個體和集群的比例呈現(xiàn)明顯的月變化。在繁殖季節(jié)(4—9月),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出現(xiàn)的平均比例遠(yuǎn)低于非繁殖季節(jié)(10月—次年3月),出現(xiàn)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的集群比例隨著集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p><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的集群大小呈現(xiàn)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繁殖季節(jié)以單只和較小集群為主,而非繁殖季節(jié)以較大集群為主。人類接近時,不同季節(jié)和不同集群大小中哨兵行為和警戒鳴叫的出現(xiàn)與否呈現(xiàn)極顯著的差異,方差分量估計表明警戒行為表現(xiàn)的差異主要由集群大小引起。</p> <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也是快樂的小精靈,它們的叫聲急促而連貫,非常好聽,唱得高興的時候,它們還會展翅歡唱,可是力度并不大,但扇翅膀的頻率比較高,一邊振翅,一邊低唱。</p><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常常用粉黃色的腳爪牢牢地鉤住蘆葦稈,就像一名手拿鋼槍的小戰(zhàn)士站在枝頭張望,一發(fā)現(xiàn)有蟲子,它們就會像啄木鳥一樣用堅硬的嘴敲打蘆葦稈,發(fā)出清脆的響聲,把藏在蘆葦皮里的蟲子揪出來吃掉。為了覓食,它們常常會在蘆葦稈之間跳來跳去,有趣的是,如果一不小心,到了蘆葦?shù)淖钌隙耍驗樘J葦上端很細(xì),承受不了它的體重,于是被壓倒在地上,它們會再次跳起,躍到別的蘆葦上覓食。有時它們也會偷吃蜘蛛網(wǎng)上的蟲子,不勞而獲。</p> <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是鳥類中的“模范夫妻”。在長江口地區(qū),它們每年4月開始筑巢,雌雄共同筑巢。它們會用堅硬的嘴巴撕裂蘆葦葉,以葉片中纖維為建材,將纖維絲纏繞在2~5根蘆葦上,然后一圈一圈地繞成巢樣。</p> <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是全球性瀕危鳥類,被稱為“鳥中熊貓”,被列入國家林業(yè)局發(fā)布的《國家保護(hù)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xué)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和國際鳥類紅皮書。上世紀(jì)80年代中國曾有記錄,而后就消失了。</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1日,入選國家重點保護(hù)野生動物名錄,列為二級保護(hù)動物。[4]</p><p class="ql-block">保護(hù)級別</p><p class="ql-block">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發(fā)布的《國家保護(hù)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xué)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和國際鳥類紅皮書。</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p><p class="ql-block">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hù)野生動物名錄》二級。</p> <p class="ql-block">震旦鴉雀每窩產(chǎn)2~5枚卵,當(dāng)中能孵出雛鳥2~4只。哺育初生兒的時間大概在9~11天,由雌雄共同承擔(dān)。雛鳥剛離巢時不能飛行,必須借助密集的蘆葦稈攀爬、跳躍。小雛鳥還不會主動覓食,離巢后必須由爸媽帶著喂養(yǎng)十多天,之后,它們才會由爸媽遞食變成爸媽搜尋食物、雛鳥啄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