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的童年</p><p> 前言</p><p>父親陳植燊(陳嘉芝,1905至1981),從這一代開始,我們陳家香火至今延續(xù)了113年,目前已發(fā)展到第五代,將近百人。我屬于第二代,我有哥哥,姐姐,弟弟九人,我排行第八,今年已65歲,即將步入人生七十古來稀。</p><p>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環(huán)境長大,回憶過去,我感概萬千,辛酸苦辣涌上心頭。今天,我把我童年的故事寫出來,是因為我體會到親情的珍貴與份量,如果沒有父母和四姐的親情付出,就沒有今天的我!感恩,永遠在我心中!陳家小字輩們,你們應當記住,你們的成長,每一步,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滲透著父母的愛與艱辛,無論你身在何處,走有多遠,都有一份沉甸甸的牽掛與呼喚。</p> <p>我的童年(第一篇)</p><p> 起死回生</p><p>我爸3歲時,爺爺過世,奶奶帶上年幼的父親,四處討飯,過上乞丐的生活。父親6歲時,給一位老中醫(yī)當藥童,從此,父親與中醫(yī)結(jié)下深緣,行醫(yī)70年,父親勤奮好學,醫(yī)術十分了得,挽救無數(shù)人的生命,其中也包括我。</p><p>1955年我2歲,??谑薪?jīng)歷一場大臺風,暴風急雨與海水倒灌,將整個??谑醒蜎],我正出麻診發(fā)高燒,洪水將家淹沒了,家人與我失散,我被解放軍救援隊救出安置在海南軍區(qū)第一招待所二樓樓梯口(現(xiàn)解放西路海口九小旁),由于淋雨,冷,餓,沒喝水,高燒達41度,我睡在冰涼的地板上,昏過去了。臺風過后第二天,家人找解放軍救援隊打聽我的下落,找到我時已昏迷不醒,我被送去醫(yī)院,第二天上午,四姐給我送早餐來醫(yī)院,發(fā)現(xiàn)病床上沒有我,便問醫(yī)生護土:"我弟弟去哪了?“醫(yī)生說"死了,在太平間里呢?!彼慕憧蘖耍苋ジ嬖V父親,父親與四姐來到醫(yī)院太平間,見到我睡在死人堆里,父親摸著我的脈搏,有微弱的跳動,發(fā)現(xiàn)我還活著,便抱我回家,用中醫(yī)給予我治療。在家里,我仍昏迷不醒,口不能張開,每天母親與四姐在我鼻腔里插管喂藥,喂食,喂水。十多天后,我醒了,張開眼睛,第一眼看見四姐,便叫"姐姐,姐姐快過來"。四姐見狀,喜出望外,抱著我說,你醒了,太好了!當時的我瘦得皮包骨,元氣大傷,為了盡快恢復我的身體健康,母親與四姐天天給我增加營養(yǎng),父母晚上去白沙門偏辟的沙灘上煉猴膏,給我服用恢復元氣。</p><p> 經(jīng)父親幾個月治療與母親,四姐的照料,我終于起死回生,病后的我,腳軟不能走路,四姐總背著我,到哪都背著我。</p><p> 陳川榮寫于2018.5.30日</p> <p>我的童年(第二篇)</p><p> 送人撫養(yǎng)</p><p> 爸爸是家里的頂梁柱,每月94元的工資仍不夠補貼家里的開支,相當?shù)睦щy。房子是租的,木板房,房頂是油氈鋪的,房子只有10平方米大。家徒四壁,里面放二張床就塞滿了,一張床得睡三個人。一年四季我們都光著腳,家里只有一雙木屐。只有晚上洗澡要上床時,才能輪流穿上它。平時吃的都是稀粥與空心菜,難得吃上葷的。我的印象中一年只吃上兩頓干飯,一頓在大年三十除夕夜,一頓在我生日的那一天。這一天,媽媽會煮上干飯與一個紅雞蛋,加賞一勺豬油伴飯。除此之外,我感覺什么時候都餓餓的。</p><p> 大約在我6歲的時候,家里來了一位40歲上下的大嬸,她無兒無女沒有老公,單身一人。她對我總是格外的親切,每次來總帶來一些吃的,什么番薯啊,雞蛋啊,包子啊。有一天她對我媽媽說,這小孩我特別喜歡,你們家小孩多,送給我養(yǎng)怎樣?媽媽覺得也是,就同意了。我被帶走了,大嬸對我可是呵護極致,每頓不是魚,就是肉,吃好睡好。有一次,帶我去看蘇聯(lián)電影,名字叫“夏伯陽”這是我生平第一次進電影院,那電影情節(jié)是打仗的,我看得好過癮,心里美滋滋的。</p><p> 十幾天后,父親回家看到空蕩蕩的,已經(jīng)許久未見到我了,便問媽媽,妚榮去哪了?媽說:“已經(jīng)送給大嬸養(yǎng)了”。父親生氣了,怎么行,再窮,再困難,自己的孩子不許送給別人,趕緊給我?guī)Щ貋?。于是父親找到了我,把我?guī)Щ丶伊恕? </p><p>1959年,爸爸被評上了海口市的勞模,作為??诘拇?,被邀請到到北京天安門觀禮臺,看五一節(jié)大游行,還可以見到毛主席了,當時能見到毛澤東主席是多么榮幸的事。我們?nèi)叶紴榘职指械礁吲d。爸爸回到海口的那一天,我從木板房的小孔往外看,爸爸手里提著一個文件袋,正進家門。我立即飛奔過去抱住了他,爸爸摸了摸我的小臉,從袋里拿出一個包子,遞給我。我大口小口地咽著,好香啊。</p><p> 陳川榮寫于2018.5.31日</p> <p>我的童年(第三篇)</p><p> 頑童</p><p> 1960年,我7歲了,也上了??谑械诰判W校一年級。原來在??趶V場旁邊住的木板房被十一小征用了,我家又搬到了一中的草房住下了,也是租的。家里仍然很困難。每當放學回家晚了,過了開飯時間便沒有飯吃。有一次我回晚了,鍋已見底只剩下米糠,我肚子餓得咕嚕叫。我離開家,在外閑逛,不知不覺來到了海口東門菜市場,這里熱鬧非凡。有賣熟番薯的,有賣熟玉米的,也有賣甘蔗的,我晃來晃去,沒錢買啊。便上前去與小販老太婆搭訕,還講價還價,趁著老太婆不注意,我偷了兩個熟番薯塞到書包里,完了又去賣甘蔗那偷了一條甘庶。然后躲在一邊吃飽了再回家。以后一沒飯吃,肚子餓,我便經(jīng)常光顧東門菜場,偷了多次沒有被發(fā)現(xiàn)過。</p><p> 小時候,我特頑皮,經(jīng)常被母親打,趕出家門。有一次,我又被母親打罵了。我被趕出家門,為了生存,我只好又去東門菜巿場光顧了。不是偷番薯就是偷玉米,填飽了肚子。晩上我跑到一中露天的手壓機械井,脫光衣服,手搖水洗了個大澡,然后到一中的教室里睡覺,第二天照常去上課了。就這樣吃了上頓沒下頓,持續(xù)了十幾天,不回家。有一天,我餓暈了,倒在市一中的操場草坪上。被堂姐陳玉蘭發(fā)現(xiàn)了,她將我扶起來,請我在外面吃了頓飯,帶我去理發(fā)店剪了頭發(fā)。然后把我?guī)Щ丶摇S裉m姐跟我媽媽說,妚榮畢竟是您的親生兒子,以后不要趕他出家門了。從此以后,母親雖然不趕我出門了,但打罵仍不斷,我在她的眼里,是個壞孩子。</p><p> 大哥陳川環(huán)的妻子生了女兒陳林娟,我看著嫂子煮的米糊,鍋底還有一些剩的,聞起來好香啊。我與嫂子談判,以后我?guī)湍愀苫?,帶小孩,挑水,負責水缸滿滿的。你把剩下的米糊給我吃好嗎?嫂子答應了。每天中午一到嬰兒吃飯時間,我就到嫂子家等候了,為了幾口米糊。我用勞動來換來填飽肚子。</p><p> 晚上家里只有一盞煤油燈,地方小又擠不下,我經(jīng)常是晚上去路邊的電線桿邊,坐在地上借著微弱的燈光做功課,做完了再回家。</p><p> 陳川榮寫于2018.6.1日</p> <p>我的童年(第四篇)</p><p> 撿錢與偷錢</p><p> 1959年,海口市舉行各機關單位職工男女籃球比賽。四姐陳麗英是??谑朽]電局女籃主力隊員,我好想親眼看到姐姐在球場上的颯爽英姿。每當有四姐參加的賽事,我都去看。??跓艄馇驁鼍驮诰判〉膶γ?。整個籃球場都是木板搭建的,一排排的座位背后都是空的,看球的人很多,場面熱鬧。我沒錢買票,人小機靈,在門口檢票時,我會夾在倆大人之間混進去。中場休息了,我上廁所,回來時路過座位底下,撿到一枚兩分錢的硬幣。我開心極了,一定是看球的人不小心從座位上掉下來的。我借著夜光我順著座位底下尋找,又撿到了一分錢(當時的零錢有一分,二分,五分的)。當晩我竟然撿了二塊多錢。從那以后,每逢有球賽,我都去撿錢。幾場籃球賽下來,我大約撿了8塊錢,心里美滋滋的。</p><p> 市九小學校門囗,平時都有些小商販在賣芝麻糖和花生糖,還有涼拌海菜等一些小吃。每當我走過,芝麻糖的香味撲面而來,我沒有錢買,只好遠遠看著?,F(xiàn)在有錢了,我可以去買了,一分錢一塊芝麻糖,我嚼著是那么的香。放學后,我還去小書店租小人書看,什么孫悟空大鬧天宮啊,哪吒鬧海啊,三國演義啊,楊家將啊,整天游離在書海里,過過書癮。</p><p> 1960年,三哥陳川鑒已在海中讀初中了,是住校的,媽媽會安排好每月的伙食費給他。有一天,三哥把我拉到一邊,說:“我沒錢吃飯了,你負責幫我去爸爸那偷5塊錢”。我不干,三哥說:“你不去偷我就打你,看你去不去”。我平時雖然調(diào)皮,卻從來沒動過家的任何東西。三哥兩眼瞪著我,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無奈之下只好答應。晚上我裝著睡覺,大約晚上12點左右,我瞅著父母親睡著了,便悄悄地在爸爸放衣服的柜子上搜褲兜,里面只有一張5元的。偷到了錢,我才睡下。第二天早上,三哥早已在外頭等我,我急忙出門,把5元錢交給了三哥,他拿著錢就趕去海中上課了。爸爸的習慣是毎天早上都要去咖啡店喝咖啡,這天他往褲兜里掏錢卻發(fā)現(xiàn)沒錢了。中午回家吃飯時告訴媽媽。媽媽說:“一定是妚榮偷的”,我說:“我沒有”,媽媽見我不承認,便拉著我到家旁邊的一個大枇杷樹下用繩子捆綁起來,用一根小細條的竹子抽打我。一邊打一邊問:“是不是你偷的,把錢拿出來”,竹條往我腳上,手上,肚子上猛抽,青一條紅一條,疼得我大聲豪哭。聞到哭聲,周圍鄰居們都跑來觀看。三姐陳淑蘭與堂姐陳玉蘭都在旁邊看熱鬧。媽媽的脾氣非常暴躁,一邊打一邊喊,你承不承認,趕快把錢交出來……。我實在撐不住了,便承認,錢是我偷的,壓在九小學校邊的一塊石頭下(這些都是三哥吩咐我這么說的)媽媽見狀,為我松綁。在三姐與堂姐的押送下,跟著我去拿錢。到了那,我指著那塊預先放好的磚頭說,錢就在那磚頭底下。三姐掀開石頭,哪里有錢啊。三姐,堂姐回家后向母親復命,錢沒有了,母親也無奈。過后此事就不了了之了。</p><p> 三哥啊三哥,你把錢拿走了,我卻代你受罪。直到今天已經(jīng)過去了58年,我一直未向三哥提起這件事。那一年,我才7歲,如果是解放前,我一定是個很棒的小小共產(chǎn)黨員,經(jīng)受了嚴刑拷打后,不供出事實,不屈不撓。</p><p> 陳川榮寫于2018.6.2</p> <p>我的童年(第五篇)</p><p> 一斤絲干仔與偷魚</p><p>1958年至1961年,國家在搞大躍進,人民公社,煉鋼鐵,吃大鍋飯。國家經(jīng)濟政策失誤,經(jīng)濟一度崩盤。加上蘇聯(lián)逼債,天災人禍,物質(zhì)很緊張,人民生活相當困難。當時全國有無數(shù)人得了水腫與死于饑餓。</p><p> 媽媽擔心爸爸身體健康,沒營養(yǎng)扛不住,便千方百計找吃的。有一天,有一位阿姨挑著擔子叫賣,媽媽湊上前去看,是在賣絲干仔魚(海南話)媽媽問價是12塊錢一斤,這么貴,簡直是天價啊,但這魚平時難得見到。媽媽還是忍痛割愛買了一斤回來,這下有魚吃了,我開心極了??蓩寢寘s嚴肅的對我與弟弟陳川軍說:“爸爸是家里的頂梁柱,買這斤魚是為了給你們爸爸補充營養(yǎng)的,不是買給你們兩個人吃的”。到吃飯時,我倆眼瞪瞪地盯著看,看著爸爸吃,口水直流,還是忍住咽下去了。這一幕,直到現(xiàn)在大腦里還揮之不去。</p><p> 住在一中附近有三個魚塘,其中一個比較偏僻,魚塘邊有茅廁,大便直接掉到魚塘里,魚當飼料。我想,我從茅廁往下釣魚應該沒人發(fā)現(xiàn)。我便買來送線(海南話),綁上一個魚勾,用蚯蚓當誘餌。白天這里很安靜,我蹲在茅廁里,把線扔下魚塘釣魚,不一陣,有魚上鉤了,我拉起線。一只幾兩重的福壽魚釣上來了,我興奮極了,趕快去摘了一支椰子葉(做年糕用的那一種),撕掉葉子,留下中間那條葉骨,然后用葉骨來串魚,魚是從魚須邊穿過的。一會我就釣了一串魚,豐收了,可以了。我趁人不注意,溜走了。我把這些魚拿到市場去賣,有時候,就近賣掉,也能換來幾毛錢。這樣的話,我又可以去租小人書看了。</p><p> 有一次,魚塘水倒灌,有幾個小孩都來到了池塘,大把的魚浮出水面,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我趕緊去找來一支扁擔。一扁擔對著魚頭打下去。魚被打暈了,浮了上來,池塘很深(我會游泳)我跳下池塘去撈。哇,好大的一條魚,有10斤重,我欣喜極了,心想,這條魚可以賣大價錢了。還沒走出池塘,有小孩在喊,不好了,黑心肝(一中學校的司務長,他胸口長毛,稱黑心肝)走過來了。他們?nèi)鐾染团?,我抱著這條大魚跑不動了,只見黑心肝對著我追來。大喊:“你敢跑,你敢跑”,情急之下,我只好把魚扔在草叢里,一溜煙跑掉了,許久我回頭一看,沒人追了,我才停下。這時我慢慢往回走,在草叢里尋找那條大魚,可惜,那條大魚已經(jīng)找不到了。</p><p> 陳川榮寫于2018.6.2日</p> <p>我的童年(第六篇)</p><p> 救人</p><p> </p><p> 1960年,我7歲了,鄰居楊德深(楊比我大二歲)他爸爸是??谑屑Z食局的管理員,他偶爾會分一些花生糠餅給我吃(用花生殼碾碎壓榨成餅狀,給豬吃的飼料。)吃了花生糠餅,我的肚子漲漲的。有一天,天降大雨,離家不遠處有一新的地基(現(xiàn)在的海南物質(zhì)局的位置)里面漲滿了水,楊約我去游泳,我說我可以跟你去,但我不會游。我們幾個小孩來到了地基前,楊看到我不肯往水里跳,就說:“有我在你怕什么”便從后面一推,我掉到水里了,看到我喝了不少水,楊才下水拉我上來。從那一次后,我便立志學會了游泳。</p><p> 三年后,1963年,我10歲,與往常一樣,我又來到了一中池塘,我蹲在茅廁釣魚。池塘的另一邊有兩個大約5歲的男孩在玩耍,怱然一個小男孩叫起來:“救命啊,救命啊”。我一看,有個小男孩已跌入池塘,水已淹沒他的頭頂,只見兩只小手掙扎著。我立刻放下釣魚線。急跑過去,一躍入水,游到他的身邊,一手托起他,往岸邊游去。上了岸,我把他往地上一放,嗆出了幾口水。由于我救的及時,這小男孩只吃了些水,一會就沒事了。我對他倆說,這里不能玩,趕緊回家換衣服去。看到他倆離開了,我才回來釣魚。這一次我又釣到了一串魚。由于我救了小男孩,我平生第一次感到無比的快樂。</p><p> 陳川榮寫于2018.6.3日</p> <p>我的童年(第七篇)</p><p>在貧困中成長</p><p> 父親的工資常常是入不敷出,母親為這個家日夜操勞著,但常常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每年過節(jié),家里的米缸已經(jīng)見底,別人都為過年準備年貨,我家卻為沒錢買米而發(fā)愁。這時的大姐陳玉鳳己嫁到泰國了,每年大姐都習慣年前寄錢回家,每次年前二十六、七錢就寄到了,每次都寄100元港幣。</p><p> 1963年,我家也與往常一樣,在翹首期盼著大姐寄錢的佳音,都舊歷廿九了,錢還未收到。母親自言自語地說,明天就除夕了,如果再收不到寄來的錢,全家這個年就得餓肚子了。除夕這天中午,父親回家來告訴母親,大姐的錢收到了。我們喜出望外,是港幣100元,兌換成人民幣29元。我興奮地跟著母親去糧店買米,有了米過年不會餓肚子了。</p><p> 平時,家里經(jīng)常有揭不開鍋的時候,母親帶著我去找四姐。母親對四姐說:“家里沒錢買米了”,這時四姐會從褲兜里拿出5塊錢交給母親(那時候四姐每月的工資才二十幾元)。盡管如此,我還是經(jīng)常吃見影的稀粥,肚子什么時候都是餓的。有一次母親帶我去農(nóng)民地里找吃的,那是一大片已經(jīng)收過的番薯地(現(xiàn)在舊機場旁邊的道客村)。我們用四耙鋤頭一點點地翻,終于刨出了一些番薯根?;丶野逊砀磧舳缢橹笾喑裕@樣也能填飽肚了。</p><p> 為了節(jié)省柴火錢,我有幾次陪著母親去十六公里外的松樹林(新海林場)耙松草,耙滿了二擔松草后,已經(jīng)過了中午,母親拿出兩個煮熟的番薯與自帶的一瓶開水,這就是中午飯了。歇了一會,我們母子倆各挑一擔松草往回走。好幾十斤重啊,十六公里的路程。太陽高照,汗流浹背,還得咬咬牙把松草挑回家?;氐郊視r,已經(jīng)是晚上8點多了。那時候我10歲,已經(jīng)懂得為家里分擔家務活了。</p><p> 那時候的我,正處在長身體時期,飯都吃不飽,人又瘦小,就象一個發(fā)育不良的小孩。印象中的我,沒有一件新衣服,都是二哥,三哥穿小了,母親再拿去修補,才給我穿的。</p><p> 童年的我,在貧困中成長,勤奮的本質(zhì)不變。長大了以后,我仍然能吃苦耐勞。</p><p>1966年,父親在大同里買了一塊地,建了六間瓦房,每間十二平方米。總造價不到一萬塊元。為了節(jié)省建房開支,每天晚上,我與二哥陳川真,三哥陳川鑒,四姐夫莊耿民一起,去南大橋不遠的地方挖沙,又去現(xiàn)在龍昆南路的位置拉土填地基。干到三更半夜時,肚子餓得難受,沒有吃的,只好忍著去睡覺。到第二天天亮,再繼續(xù)干。那時沒錢請一個勞工,我起著一個小工的作用,伴水泥,搬磚,挑沙。我們夜以繼日,一直堅持干到房子完工。當一排新瓦房立在眼前的時候,父親開心地說:“我們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家,我多年的愿望實現(xiàn)了(之前住的木板房與草房都是租的)”。</p><p> 1967年,我已經(jīng)14歲了。我家已搬到了大同里6號,當時大同里都在興建房屋。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我去當苦力。我看到公路邊都堆著許多磚頭與沙子。我去找房主商量,一車(手扶拖拉機一車)石頭我?guī)湍闾暨M去,你給我20塊錢怎樣?房主同意了,我便找來挑擔,一邊挑10個磚頭,一擔挑20個磚頭,約有100斤重。如果是一車沙子,我出價10元,就這樣,我靠自己的努力來賺錢交給母親,補貼家用。</p><p> 直到1969年,我16歲了,初中畢業(yè)后去了羅牛山干校,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回??诤?,我買了一雙拖鞋,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鞋,穿上那一刻,我熱淚盈眶……,16年了,不管是在烈日炎熱,還是刺骨寒冷的日子里,我都是光著腳走在上學的路上,悠逛在大街小巷中,承受著貧窮與無奈。</p><p> 陳川榮寫于2018.6.4日</p> <p><br></p><p>我的童年(第八篇)</p><p>回老家過年</p><p><br></p><p> 我的奶奶與陳惠蘭姐(華華的母親)是同村人,六十年代我??诘募遗c蘭姐的家近在咫尺,距離約二,三百米。父親是她家的??停刻煜掳嗷丶冶亟?jīng)之路,父親會到蘭姐家坐一會,喝咖啡拉家常。我小時侯穿的衣服,縫縫補補或做新衣服,都是出于蘭姐的手藝,當然是免費的啰。母親對我說過,1937年日本人侵海南時,惠蘭姐約十幾歲左右,父親帶上我們一家和蘭姐(蘭姐的父親已經(jīng)在租界做生意了)逃往湛江西霞租界,日本戰(zhàn)敗投降后,我們家又與蘭姐一起回海南。</p><p> 1962年,父親與蘭姐相約回文昌老家過年。臘月二十八,父母帶上我和弟弟一行四人踏上回家的路程。父輩的舊居,是一棟老院子,老屋前后小小的院落,瓦房方型,約一百五十平米,四房一廳,房與房之間,房與客廳之間隔墻材料都是石鹽料(海南話),沒有地磚是黑土地夯實的地面,高低不平,屋的旁邊是廚房,廚房內(nèi)堆滿了農(nóng)具,鋤頭,鏟,鐮刀,稻谷手動脫粒機和稻谷脫粒鼓風機。廚房的后面是牛舍和豬舍,望著這老土的農(nóng)具,就明白了我的祖輩及父母是典型的中國農(nóng)民。老屋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這一方水土養(yǎng)育著我的先輩,父母及哥哥姐姐們,此刻,一種濃濃的鄉(xiāng)情,鄉(xiāng)愁在我幼小的心靈里得到升華,尋根,葉落歸根的內(nèi)涵和意義,在這里我找到了答案。</p><p> 大年三十,父母帶上我和弟弟走進了蘭姐的娘家,蘭姐稱我父親為叔叔。這時,大人們忙著寒暄,喝茶喝咖啡,啃瓜子,而我則繞著房子的四周走了一圈,哇,房子好大好漂亮,這是典型的海南農(nóng)村十三排屋的建筑。深深的大院,有七,八排的大屋,每一排都有橫,豎的大房子,我從第一排走到第八排??蛷d,廚房與內(nèi)院,寬敞明亮,舒服,每一排都是一大套間。高高的石磚墻,就象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喬家大院。屋內(nèi)的沙發(fā),坐椅,擺設都是古香古味,我心想,惠蘭姐的家真有錢。我家差距太大了。除夕的晚餐,有白切雞,鹽焗雞,大魚大肉,是我平生第一次最為豐富的大餐。那頓飯香?。≈两耠y以忘懷。飯后的除夕夜,三哥(蘭姐的三哥哥,華華的三伯父)拉著我到門外放鞭炮,煙花。隨著煙花綻放出一串串美麗的火光,炮仗呯、呯、呯一束束的亮光往上升,夜空亮了。我開心極了,因為我家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買煙花炮仗啊!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放煙花。煙花爆竹放完了,看到我戀戀不舍,三哥又去附近的小賣部買炮仗了,他想讓我玩?zhèn)€夠。這個春節(jié),我過得最開心了!小小年紀的我,為三哥如此慷慨,大方,喜歡我而動容與感動。這時,我仔細的看著他,約一米七七的個頭,身穿一套白色的西裝,系紅領帶。紅潤的方字臉,濃眉大眼,胡子刮得干干凈凈,是個美男子,帥呆了!我心想,謝謝你,長大后我有作為,一定回來報答你!五十多年過去了,三哥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過了很多年,我才知道,蘭姐的二哥三哥都是我父親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兩家親密無間,往來頻繁。</p><p> 大年初一,父母又帶上我和弟弟去外婆家拜年了。外公去世得早,有二個女兒(母親和姑媽)早已出嫁,外婆七十歲了,孤身一人在家,農(nóng)村里屬于五保戶。父母親非常惦記著她。我們家的老屋到外婆家有十多公里的路程,初一大清早,我們就趕路,直到中午才到,見到外婆,父母親很高興,而我見到外婆則心不動,也不知道說什么,外婆見到我和弟弟非常高興,塞給我和弟弟各一個紅包,里面有多少錢,我忘了。我仔細端祥看著外婆,高個,腰直,拿著拐扙,慈祥的面孔,過著十分清貧的生活,家徒四壁啊。</p><p> 這一年的臘月二十八,我回了老家。除夕,去了蘭姐家,大年初一,又去了外婆家。一年又一年,“年”就這樣在傳統(tǒng)的緊密急促的程序中,在燈火通明的夜里,在人們興奮和疲憊的鼾夢中漸行漸遠。</p> <p>我的童年(第九篇)</p><p> 后記</p><p> 我的童年第一篇“起死回生”是根據(jù)母親和四姐的講述整理,其余部分是我親身經(jīng)歷,真實,沒有任何夸張的成份。歷史把我的童年定格在那個時代,那種環(huán)境。直到1969年8月11日,我上山下鄉(xiāng)去羅牛山五七干校,我的人生發(fā)生了重大的轉(zhuǎn)折。</p><p> 由于我有童年能吃苦的經(jīng)歷,堅韌不拔的意志,在干校表現(xiàn)相當出色,不久,我就入團入黨,于1974年2月被中共海口市委任命為羅牛山五七農(nóng)場(后改為附屬農(nóng)場)革委會副主任(??谑懈本旨墸?,黨委常委。在1974年里,我面臨兩個選擇,一是調(diào)回海口市團委當團委副書記,二是去讀書。我選擇了讀書,后被推薦上廣州中山大學。</p><p> 我上大學,父親高興極了,逢人就自豪地說:“我兒子上大學了,這是我祖祖輩輩的第一個大學生啊!這些年的付出與努力,值了!我可以告慰我的母親了”??吹礁赣H如此興奮與激動,我落淚了,難得見到父親如此快樂。</p><p> 1975年父親與母親去泰國探親,路過廣州時,我去接。父親第一句話就問我:“你在大學里,最需要什么"。我說:“最需要一本中英文字典,廣州地區(qū)書店,我都走遍了,沒有賣”。父親到香港后,拖著疲倦的身子當天就去書店為我買書,三天后,我收到了一本非常精致的中英文字典,一看價格港幣五百多元,天?。∵@么貴!父親平日哪有舍得花這么大的一筆錢??!為了我,付出太多太多了。手棒沉甸甸的字典,我感慨,什么是溫暖,什么叫父愛如山!</p><p> 1977年我大學畢業(yè),我被分配到海南行政區(qū)公安局邊防保衛(wèi)分局,1979年對越反擊戰(zhàn)打響,根據(jù)中央軍委,國務院的命令,我公安邊防轉(zhuǎn)為現(xiàn)役,我成為一名軍人,曾一度負責全區(qū)公安邊防業(yè)務,獨擋一面。1988年建省,為了子孫后代能過上幸福生活(因童年的陰影,窮怕了),我棄軍從商,當上了公司總經(jīng)理。當母親年邁多病時,家里的兄弟姐姐各出二百元,請兩位保姆照料母親,我有錢了,每月給母親生活費1000元,每次回家看望母親,兩位保姆,我各給小費200元,讓她們多多勤奮,細心照料母親,母親生病,我工作忙,就讓我的司機開奔馳車接送母親去醫(yī)院。二哥陳川真看在眼里,調(diào)侃母親說:“你曾經(jīng)將當老板的孩子送人撫養(yǎng),知錯了吧”。母親說:“想不到妚榮現(xiàn)在變得那么好”。</p><p> 父母給予我生命,給我溫暖和愛,養(yǎng)育我16年,勞苦功高,我永遠忘不了!每年清明節(jié),我都與陳家兒孫們回老家祭拜父母。掃墓,鋤草,整理陵園,燒香,敬酒。站在父母親墓碑前,深切緬懷,默默祈禱……。父親??!你生前常說的一句話:“誠實做人,誠實走天下”。我記住了!</p><p> 回想我人生幾十年,務農(nóng),從政,從警,從軍,從商,都滲透著我童年堅韌不撥,吃苦耐勞的精神。我這一生,最貧困的日子在童年,最苦最累的日子在羅牛山干校八連,最快樂的日子在大學三年,最引為自豪的是我為祖國守邊防,最瀟灑與痛苦的日子是當公司總經(jīng)理與法人代表。我的晚年,也許是寂寞的,但是我會樂觀,淡定,從容。</p><p> 陳川榮寫于2018.6.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