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二、再進川西北</b></h1> <h3>花甲單車萬里行的第二段是川西北。四川省是自然風光、人文風情、文化古跡等最豐富多彩、最有特色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們多次去過的地方。前年曾經從甘南郎木寺進川,走若爾蓋-唐克黃河第一灣-紅原-阿壩-班瑪-年寶玉則-色達-甘孜-石渠,上青海玉樹-瑪多-三江源-扎陵湖鄂陵湖……高原上吉祥的七彩云一直在我們心頭飄啊飄,遠方的風景總在誘惑著我們。特別是聽到年寶玉則關閉的信息,更加堅定我們再進川進藏的決心。年齡越大越有危機感緊迫感,這次再上川西北,路線仍以"高、難"地區(qū)為主,"天府"之地今后還可再去。當然我們也是循序漸進,先海拔3600-3800的四姑娘山,身體無恙,再上4000-4700的稻城亞丁。此行歸來,阿壩、甘孜兩州廣袤高原的30個縣,我們已走過近20個,想去的地方都走到了。在高原上,我們每日步行8-15公里,甚至更多。壯美的畫卷和旅行的愉悅讓我們"忽略"了"高反"。雨雪之中,67歲的我,高舉雙臂站在亞丁五色海4700米的山巔,高反、疲累和辛苦都已拋在腦后,油然而生的只有由衷的歡喜、興奮和滿足。</h3> <h3>川西北行程:廣元市-綿陽江油市青蓮鎮(zhèn)-北川縣-綿陽市-德陽市-都江堰-阿壩州小金縣四姑娘山-丹巴縣-康定市道孚縣八美鎮(zhèn)-塔公草原-新都橋鎮(zhèn)-甘孜州稻城縣-亞丁-理塘縣-巴塘縣。為了將川西北放在一個美篇中,刪減了不少照片,希望不太影響效果。</h3> <h1><b> D8巍巍劍門關</b></h1><h3><br /></h3> <h3>皇澤寺距廣元市區(qū)10公里,原名"烏奴寺",亦稱"川主廟",后因武則天在此出生而改名,是國內唯一武則天祀廟。現(xiàn)今建筑為清代,有大佛樓、則天殿、小南海、五佛亭、呂祖閣等。二圣殿有唐高宗、武則天之真容銅像。而則天殿的武則天真容石刻高1.8米,由整塊沙巖雕成,是國內唯一的武后真容石刻像。武則天14歲入宮,34歲參政,65歲稱帝,81歲辭世,執(zhí)政和稱帝近50年。在她的統(tǒng)治下,貞觀時期取得的統(tǒng)一和強盛,得到了切實鞏固。不愧"剛強機智的政治家"、"鐵腕明君"。應該肯定她對歷史的貢獻。皇澤寺的中層石窟還保存有南北朝、隋、唐、宋時期造像1203尊,飛天起舞,神態(tài)各異,堪稱古代造像藝術精品?;蕽伤乱郎蕉?,登上大佛樓,看嘉陵江流淌,為廣元增色。</h3> <h3>劍門關景區(qū)是"劍門蜀道國家風景名勝區(qū)"的一部分,也稱劍門關國家森林公園。門票110元,60-69歲半價。景區(qū)面積很大,可看景點即30多個。我們從北門而入,先坐1號、2號索道登頂,單程100元/人;步行至南門,坐公交7號線(3元/人)返回北門。先后游覽了玻璃景觀平臺、梁山寺、雷霆峽、一線天、劍門關樓、姜維寺、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等。游覽全程5小時,因北高南低,我們步行路程大多為下山,且瀏覽了主要景觀,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h3> <h3>劍門關位于大劍山中段,兩旁斷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素有"劍門天下險"之譽。諸葛亮率軍北伐曹魏,在劍門關樓處壘石為關,駐尉守險,從此劍門關成為歷代軍事要塞。1700多年間,劍門關樓展毀屢建。在冷兵器時代的上百次戰(zhàn)爭中從未被正面攻破。被譽為"蜀北屏障、兩川咽喉"。更因李白《蜀道難》中"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贊譽而名揚海內外。</h3> <h3>天梯峽位于大劍山中部斷裂處,撕裂的溝壑形成了近300米的垂直高度,谷口直線距離二三百米不等,谷底最窄處僅50米。據(jù)說當年諸葛亮伐魏,曾令軍士在絕壁上鑿山巖,架飛梁,搭棧道,古棧道早已損毀消逝。如今的天梯峽棧道分南北兩道,九曲十八拐地分別從相峙的兩岸峽谷梁子深入谷底,呈現(xiàn)出斜Z字型。棧道寬約1.5米,全長約千米。我們由北道順山而下,踏著木板路面,手扶碗口粗的護欄,望著一旁的深淵,看著對面崖壁上的南棧道和峽谷間的吊橋,由此感知我們腳下道路的走向、形態(tài)。感嘆鋪路人的艱辛,感嘆當年古人的勇氣和智慧。</h3> <h3>最難忘的體驗是走鳥道和天梯峽棧道。"鳥道"是一條從崖壁上鑿出的小道,僅有身寬,很多地方難以錯身。我們從仙女橋走了五六十米,礫巖路面凸凹不平,越往里行,道路越逼仄,有些地方需側身而過,甚至直不起腰??雌饋眍H為刺激,但因外側有半人高的鐵樁鐵鏈作扶手,很牢固,倒并不感覺驚險。</h3> <h3>紅軍紀念廣場在南門上方的高坡上、過姜維祠堂還有約500米。有紀念館、紀念碑和徐向前、王樹聲雕塑。1935年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后,副總指揮王樹聲率部對劍門關守敵實施三面包圍,4月2日經一整天冒雨血戰(zhàn),殲敵3個團三千多人,自古歷經上百次戰(zhàn)斗未曾有失的劍門雄關被紅軍攻克,軍旗插上劍門關。</h3> <h1><b> D9綿陽三地</b></h1> <h3>1李白故里。8點半走G5-205省道140公里,途中因前方事故,經歷此行第一次堵車半小時。10點半抵達。門票40,70歲以下半價,看來四川只對70歲以上者免票。景區(qū)在江油市青蓮鎮(zhèn),有多組建筑群,其中太白樓、太白祠、太白碑林、青蓮世界、邀月臺等占地廣闊,氣勢恢弘,都是本世紀以來新建。</h3> <h3>我以為最有價值的是"隴西院"-李白父親李客遷入蜀地居住的地方,公元701年李白即在此出生。因李客祖籍隴西而得名,初建于唐,再建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明朝末年被兵火焚毀,現(xiàn)存隴西院是清乾隆53年(1788年)在舊址上重建。清光緒22年(1896年)又増修四殿。民國時長期荒蕪,僅存彩塑山門照壁及故居舊宅。2000年維修,2003年恢復清代建筑兩處,取名隴風堂和詩仙堂。李白曾語"家為隴西人,先為漢邊將,是也"。</h3> <h3>2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再走205、105省道70公里,途經通口河,峽谷翠綠,山清水秀。近老縣城時,施工堵車半小時。13:30抵達。走進重新修復的縣城主街,路邊有翠綠灌木和鮮黃小花,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那一棟連著一棟、不同程度坍塌的房屋。不由得放慢腳步,屏住呼吸,心情越來越沉重。當走到北川中學遺址,再也抑制不住的眼淚終于落下來。災難來臨之際,景家山體崩塌,200多萬方土石傾瀉而下,北川中學新區(qū)瞬間被整體掩埋。美麗校園只剩下一個籃球架和迎風飄揚的國旗。北川縣城亦變成瓦礫場,2萬多人遇難。</h3> <h3>今年是地震十周年,站在山河含悲的現(xiàn)場,肅立在遇難者公墓前,銘刻著"2008.5.12"的石碑下面,掩埋著無法及時外運的遇難者遺體,我們默默地哀悼、深深的緬懷,祈愿逝者安息,生者堅強。人們沒有忘記那場災難,參觀者很多,遺址內卻安靜肅穆。照片左側國旗下就是北川中學被掩埋的廢墟,</h3> <h3>從遺址到北川新縣城30多公里,"山東大道""永昌大道"寬敞漂亮,應該是以援建地命名的吧。來到新北川中學,操場上正在舉辦運動會,同學們的矯健身姿、歡聲笑語、充滿活力激情的加油吶喊,讓我壓抑沉重的心情豁然開朗,中國人民是任何災難也壓不到摧不垮的,他們就是我們的未來!</h3> <h3>3、魅力綿陽。綿陽不愧是"中國科技城",幾十公里之外就高樓林立,現(xiàn)代氣息撲面而來。登上"越王樓",一座大氣磅礴、生機勃勃的時尚大都市展現(xiàn)眼前。越王樓系公元656年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貞任綿州刺史時所建,與黃鶴樓、滕朦王閣、岳岳陽樓并稱為唐代四大名樓。古樓早已損毀千年。本世紀在龜山原址重建,主樓15層高99米,建筑面積2.2萬平米,為當今仿古單體建筑之最,確實有些霸氣。目前各樓層有多種文化展示,如綿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中心;李貞與越王樓&綿陽美術館;唐文化館;綿陽歷史名人館;圖說老綿州等,并收錄李白、杜甫、陸游等歷代大詩人題詠越王樓的154篇詩文。</h3> <h3>越王樓下即綿陽母親河"涪江",三座大橋橫跨其上,最漂亮的是遠處的富樂三橋,最古老的是中間的東方紅大橋。白天登樓拍壯觀之城,晚上又上去拍"璀璨之光",樂此不疲。</h3> <h1><b> D10德陽和都江堰</b></h1> <h3>德陽孔廟又稱文廟。穿過喧鬧的商業(yè)街和一陣陣叫賣聲,一進廟門,眼前剎那間一片極幽靜清雅之地!文廟始建于南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現(xiàn)存建筑為清道光年間的基本格局,面積2萬平米,有古建20余處。坐北朝南,三進四合院中軸對稱布局,由南向北中軸線依次為:萬仞宮墻、欞星門、泮池、泮橋、戟門、禮樂亭、大成殿、啟圣殿,兩側有:"道冠今"坊、"德配天地"坊、東西御碑亭、配殿等,是中國西部地區(qū)保存完整、規(guī)模宏大、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廟,素稱"德陽文廟甲西川"。</h3> <h3>正門不大但古樸、端莊、別致,左側有"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石碑。"萬仞宮墻"建于清咸豐初年,桔紅色,長30米寬1.4米高11.64米,如此闊大很少見,綠璃瓦頂,正中黃色行龍。萬仞宮墻源于子賈語"夫子之數(shù)切,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德陽文廟給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人氣",一是許多市民在此閑坐、喝茶聊天,外面的世界紛繁喧雜,可在此鬧中取靜。二是文化活動很多,除春、秋祭孔外,更舉辦文廟講堂、道德講堂;小圣賢國學班;國學經典誦讀班、傳統(tǒng)國樂和京劇演出,還專門培訓小講解員,國學從娃娃們抓起。我很喜歡德陽文廟。</h3> <h3>德陽石刻藝術墻在市區(qū)泰山北路干道旁,是利用公路的一座擋土長墻建造的,總長1100米,高7米。后發(fā)展為石刻公園。"東方魂"石刻群由35個圓拱洞,32根蟠龍石柱、牛頭大門、12根花崗石生肖柱和兩組大型浮雕"生命歌"、"智慧之光"組成。"中華魂"石刻群從"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開始,依次展現(xiàn)了中華56個民族,一千多個典型形象和感人故事。在園中未能尋到關于石刻設計者、制作者及雕刻年代的介紹。</h3> <h3>都江堰為公元三世紀,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眾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逾今已2200多年,一直發(fā)揮著防洪灌溉的巨大效益。我們從高處的二龍廟后門進入景區(qū),從秦堰樓憑欄遠眺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看它們把洶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飛沙堰又稱"泄洪道",用于瀉洪、排沙和調節(jié)水量,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是防水災的關鍵要害。"寶瓶口"仿佛一道閘門,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因功能奇特又形似瓶口而得名,它右邊的山丘是當年開挖時留下的石堆-"離堆",稱"離堆鎖峽"。</h3> <h3>"魚嘴"是分水堤,因其形如魚嘴故而得名。它屹立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金剛堤等一整套設施。從二王廟下山過橋可走近魚嘴。</h3> <h3>二王廟是為紀念李冰父子(也有說是李冰和二郎神)而建,匾額、壁刻多與都江堰工程有關,如深淘灘低作堰、邊灣截角、逢中掏心、澤護兩渠、利濟全川…。建國后近7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單一的農田灌溉,發(fā)展為農灌為主,兼及工業(yè)及生活供水、防洪、發(fā)電、水產、旅游、生態(tài)等多目標的綜合供水服務,成為四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感嘆古人之智慧,感激世世代代水利人!</h3> <h1><b> D11四姑娘山</b></h1><h3>8:30從都江堰出發(fā),G4217都汶高速-213國道-進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303省道,隧道連隧道,最長5656米。高山險峻,谷中溪流、云霧繚繞,山川壯美。途經臥龍保護區(qū)、熊貓溝,時有坑洼路面。一路氣溫驟降至,海拔攀升。先后經貝母坪、西嶺雪山觀景臺;11點翻巴郎山,大霧彌漫,路面好彎道急。12點到四姑娘山鎮(zhèn)。</h3> <h3>四姑娘山景區(qū)位于阿壩州小金縣和汶川縣交界處的四姑娘山鎮(zhèn)(即日隆鎮(zhèn)),由橫斷山脈4座毗連的山峰組成,藏民傳說是四個冰清玉潔姑娘的化身,因而得名。其中最高的四峰6250米,僅次于7556米的"蜀山之王"貢嘎山之后,被喻為"蜀山之后"。四姑娘山有三條旅游線路:海子溝只能徒步或騎馬;長坪溝以徒步為主。</h3> <h3>我們選擇先去雙橋溝。門票80,60歲以上半價;觀光車70,保險5。觀光車約20分鐘一趟,有講解員。單程35公里,去程不停車,回程6個觀景點,途中還可招手停車,雙橋溝面積2百多平方公里。剛進溝是陰陽谷,山勢陡峭,曲折幽深;越向深處景致越美,山水相依,草木相間,云遮霧繞。雙峰山、日月寶鏡山、五色山、尖山子、獵人峰、鷹嘴巖、攆魚壩、盆景灘、紅杉林冰川等景致如錦簇畫廊,置身其中,宛若仙境。</h3> <h3>觀光車一路開到最深處,然后從里到外依次停留。第6站為"紅杉林",海拔3860。下車時,太陽剛好冒出來,玉駝峰、牛心山、四姑娘外婆山幾個山峰和冰川都展露真容。</h3> <h3>回程??康牧?個景點依次是:5.布達拉峰站,因山峰形似布達拉宮而得名。山形奇特,雪峰、白塔、草地相互映襯,美不勝收。</h3> <h3>4.四姑娘措,湖水清澈,枯木老樹靜立,雪峰奇巖倒映,綠蔭青草環(huán)繞,傳說是四姑娘沐浴的圣地,海拔3580米。</h3> <h3>3攆魚壩,此處可漂流4.8公里,我們選擇走1.8公里棧道,草甸、溪流,冰川、雪山,一路美景不斷。</h3> <h3>2.隆珠措。名為"雪域城堡"的山峰和牛群在隆珠措中的倒影,美的驚艷、美的贊嘆、美的無語!</h3> <h3>1.人參果坪站。布滿各種高山花的草甸下生長著薔薇科植物鵝絨萎陵菜,藏語"覺瑪",皮紅肉白,益氣補血。四姑娘山群峰聳立、雄偉陡峭,冰雪覆蓋,銀光照人。森林茂密,綠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絕,秀美宛如仙境。有"東方阿爾卑斯山"之稱。旅歐時專門穿越、游覽過阿爾卑斯,感覺四姑娘山的景致真不遜色,有的地方甚至更美!</h3> <h3>要看四姑娘主峰,必須再進長坪溝,門票半價35保險5觀光車20。觀光車7公里到景區(qū)內大門,步行400米到喇嘛寺。此時"四姑娘"恰好冒頭,轉瞬即逝,幸喜搶拍下來。從喇嘛寺沿棧道下下上上約2000米,即到海拔3700的蟲蟲腳瀑布。沿途翠柏青松郁郁郁蔥蔥,飛瀑流泉在腳畔嘩嘩作響。這里野生植物資源豐富,高等植物2000余種、花卉植物近干種。鮮黃色的驢蹄草也叫馬蹄草、馬蹄葉、立金花、沼澤金盞花,非常漂亮。</h3> <h3>"蟲蟲腳"也是觀賞四姑娘峰的好地方。此時陽光燦爛,云霧在四五千米以上,四姐妹中海拔5025、5276、5355的三位"姐姐"挺清晰,6250米的"幺妹"卻羞答答、半遮面,只在云霧中露出一點山尖尖。等候一陣,云霧仍未飄散,只好下山。長坪溝還可向深處走十幾二十公里,我們放棄了。個人感覺,就觀賞性而言雙橋溝好過長坪溝。</h3> <h1><b> D12小金到丹巴</b></h1> <h3>繼續(xù)S303前往丹巴。先后途經"紅軍達維會師處",照片左側紀念碑,右側為"會師橋"。還有"李先念迎接毛、朱、周等及一四方面軍進城處"-木爾寨小金川河鐵索橋。再往北即是夾金山。小金縣原名懋功縣,是紅軍長征的重要途經地,有眾多紅色旅游資源。</h3> <h3>丹巴縣是甘孜州的東大門,縣城坐落在狹長的河谷之中,兩側高山峭壁,大渡河奔騰而過,被稱為"大渡河畔第一城"。雖然興建了許多高樓,但都保留明顯的藏式風格。丹巴縣以"嘉絨藏族"為主,風情、建筑等與一般藏族有明顯區(qū)別,特別是服飾。女性多著民族服裝,手工頭蓋、黑底、白底上繡著彩色花朵,精美異常。</h3> <h1><b> D13甲居-梭坡-新都橋</b></h1> <h3>距丹巴縣城8公里,有最具嘉絨特色的"甲居藏寨",門票半價25。一進村就被一客棧女老板"收容",放下行李直奔觀景臺。全寨有1.2.3號及星空等觀景臺,有柏油路相通、可開車或步行,位置可手機導航。感覺3號臺位置最佳。</h3> <h3>嘉絨藏族的房屋注重裝飾性,與他們的服飾一樣,色彩豐富而艷麗。數(shù)百棟精美的四五層小樓,或三三兩兩或十來棟簇擁,點綴在翠綠色的山坡上,從大金河谷層層疊疊向上攀緣,一直延伸到卡帕瑪群峰。特別是當晨霧繚繞、炊煙裊裊時,宛如世外桃源一般。</h3> <h3>村中最高大碉樓是紅五軍團政治部遺址,未開放。</h3> <h3>梭坡古調群-莫洛村距縣城7公里。村口"游客中心"、停車場均無人管理。自尋小路在村中穿行,先爬至高處賞拍世界上唯一的五角碉和莫洛村對面山坡散落的碉樓;下來時又歪打正著"摸"到"孜公"家,花20元登上樓頂,位置超棒!眼前一幅美麗圖景。大山挺拔陡峭,深谷河流湍急;高空藍天白云,山頭云霧繚繞,左側山梁堪比73拐的險峻山路,右側一棟棟古碉樓和彩色藏屋,贊嘆不已,不忍離去!</h3> <h3>從丹巴縣城沿303省道,經3908米的疙瘩梁子到道孚縣惠遠寺,藏名"嘎達向巴林",系道孚縣格魯派寺廟中比較古老的。寺外四方形的圍墻周長約兩千米?由數(shù)不清的白色佛塔構成,稱千菩提塔、善愿塔,每個塔代表一個善良愿望,有善男信女虔誠地繞圈。寺廟規(guī)模很大,且仍在擴建中。新老兩大殿,精雕細琢,氣魄宏大,金碧輝煌。據(jù)說七世達賴曾駐于此,亦為十一世達賴降生之地,故聲譽遍及整個康巴乃至西藏。</h3> <h3>之后八美鎮(zhèn)、木雅金塔、雅拉雪山、塔公寺、塔公草原,景致不斷。木雅金塔是多吉扎西活佛為紀念十世班禪大師于此灌頂布法而修建的佛塔,位于雅拉神山、夏古冬青山、文殊山、觀音山等八座神山所環(huán)繞的中心。三層金塔為黃金帖頂,顯宗殿、密宗殿和佛陀尊身塔,分別代表著佛法、僧三寶和大、小、密三乘。金塔外有幾百米長的轉經廊,圍繞金塔的塔林上百座。于我們而言,幸運的是看到了藏區(qū)四大神山之一雅拉雪山的巍峨英姿,陽光燦爛、白云飄帶、金塔生輝,相互映襯,甚為壯美。</h3> <h3>"塔公"藏語意為"菩薩喜歡的地方"。地勢相對平緩,草原廣袤,水草豐盛,牛羊成群。塔公寺是薩迦派著名寺廟,香火旺盛,善男信女及游客眾多。</h3> <h3>出塔公景區(qū)不遠,路邊一條湍急的小河,河中、河邊及山坡上,幾乎所有的石塊全部被繪制了圖案或文字,應該是一種心愿的表達吧。17:30抵達新都橋。海拔3450,是康定市一個鎮(zhèn),因地處318國道南北線分叉路口,且有秋季風景走廊而著名。</h3> <h1><b> D14新都橋至稻城亞丁</b></h1> <h3>今天是出行以來行車難度最大的。一是進入海拔高,很多路段在4000-4600米;二是路況復雜,G318和S217、216路面比前幾年好,但地形復雜,全部盤山路,彎道多、急、險;大貨車、越野車來往穿梭,不得絲毫松懈;三是行駛時間長,445公里9小時。我們順利走過了川藏線-318國道的第一段。</h3> <h3>剪子彎山天路18彎,一、二觀景臺車多人多,海拔儀測量分別為4022、4197;卡子拉山口4303;所底村山路彎彎。在海拔4445米處山頂看到空軍雷達站。山道彎彎的"天路"上,不僅有大車小車,還有摩托車、自行車和步行者,每每看到他們,心中都會涌起深深的敬意,真心佩服他們的勇氣精神和毅力!</h3> <h3>12:30進入理塘縣境。山梁上多幅標語"中國共產黨萬歲""感黨恩愛祖國奔小康"。之后轉入217國道。貢嘎牧場4123米,14點翻過兔兒山巔4696米,車外12度風大陽光好心情爽。318國道、217省道沿途小服務站很多,有些廁所收費1-2元,相比歐洲便宜多多!</h3> <h3>海子山地質公園面積328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海子山擁有世界最大的第四紀末次冰川遺跡,是第四紀末次冰川的天然博物館,被稱為稻城古冰帽。這里群峰起伏,峰巒疊嶂,空曠寂靜,特別是散落著大大小小的高山湖泊1145個,規(guī)模和數(shù)量在我國獨一無二。它們形態(tài)各異,都碧綠如翡翠一般,真乃奇觀!<br /></h3> <h3>兔兒山有眾多奇形怪狀的大石頭。剛剛翻過海子山,天空倏然間降下一陣疾風驟雨,劈劈啪啪打在車窗上,還沒來得及過度擔憂,僅20分鐘就消逝的無影無蹤。過桑堆鎮(zhèn)后轉入216省道15:30到稻城尊勝白塔;波瓦山4513米,陽光燦爛卻時而灑落點點雨滴。一整天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沒有進景區(qū)卻處處皆景、風光無限。全天行車順利,無任何堵車和交通故障,也沒有高反。17點抵稻城縣香格里拉鎮(zhèn)。</h3> <h1><b> D15勇攀亞丁</b></h1> <h3>亞丁,有神圣美麗的雪山,遼闊清香的草甸,翠綠斑斕的森林,碧藍純凈的海子…是我們一直向往的地方。酒店距售票處僅1.5公里,為節(jié)省體力還是開過去、停車20元。門票有效期3天,老年優(yōu)惠票80,觀光大巴120,保險10;景區(qū)中巴80。</h3><h3>觀光大巴在盤山路行駛1小時,坐左側更便于觀賞峽谷和雪山。沿途藍天白云,景色壯觀,途中在亞丁村觀景臺停5分鐘,很開心看到了亞丁三神山之夏諾多吉和仙乃日。</h3> <h3>大巴終點"扎灌崩",海拔3968,這里有較好的餐飲休息設施、有售保溫杯似的氧氣瓶(大巴司機也有)。要步行500米約30度的坡路,約15分鐘到達沖古寺服務中心。途中有"佛緣臺",山景。如果去寺廟還要再爬坡。沖古寺有中巴車站,兩條游覽線路。一是步行1.5公里去珍珠海(海拔4100)再返回沖古寺,坐中巴至洛絨牛場再返沖古寺(對時間、體力要求相對較低)。二是坐中巴30分鐘至洛絨牛場,然后5公里山路,可全步行、也可一半騎馬(305元)一半步行至牛奶海(海拔4600),再爬500米山路至五色海(海拔4700);返回洛絨牛場只能全步行。</h3> <h3>我們選擇第2條線路。洛絨牛場海拔4186,被三座神山環(huán)繞,貢嘎河從草場穿梭,林間溪流潺潺,晴朗時可同時看到三圣山,我們只看到左側夏諾多吉和中間央邁勇,右側仙乃日掩在云霧中。央邁勇和夏諾多吉的山峰最漂亮,山尖如利劍般刺向蒼穹。令我們興奮不已。</h3> <h3>可惜尚未盡興,瞬間陰云密布,神山都躲去云層的背后,很快,雨點也劈啪落下來。當我們糾結著是否回撤時,雨卻停了。繼續(xù)排隊等馬幫。其實大部分是騾子,個頭不大吃苦耐勞。因馬匹承重有限,對高個子和體胖者要稱重,不能超過80公斤。先生恰好達標,兩個雙肩包只能由我來背啦。山路崎嶇寬不足2米,經常有凸起的石塊,顛簸起伏;且不時與回程馬匹及游人交錯,還需小心路邊頭頂樹枝和腳邊凸出的礫石。幸虧有藏民牽馬,感覺還算穩(wěn)當。趕馬的小伙總安慰我,別擔心哦,但走在懸崖邊緣時,總不免心驚肉跳??上茨芘南买T馬的照片。</h3> <h3>照片中我的位置是馬幫的終點"舍身崖",必須在此下馬。之后的山路更為陡峭,只能步行。大約有一半路段正在鋪設木棧道,相對好走。可是小雨又淅瀝起來,寄希望于還會轉瞬即逝,我不忍放棄,把相機包上防雨罩,再用風雨衣裹緊,繼續(xù)前行。</h3> <h3>14:30走到牛奶海(海拔4581)。仰望高差100米、距離500米的山頭,看著更加泥濘,濕滑、陡峭的小路,我似乎沒有太多猶豫,毅然向上攀登。</h3> <h3>15點攀上五色海(海拔4698),此時成片的雪粒打下來,沒有五顏六色,只有一片白霧茫茫。我卻有一種勝利者的感覺-終于了卻心愿。于我的性格而言,能做的沒有做一定會后悔,盡力了得到什么樣的結果都會很坦然。旅行就是不斷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這幾張照片都是手機拍攝。17點才坐上中巴-大巴,18點回到酒店。幸虧我們沒有被早晨的陽光所迷惑,分別穿了沖鋒衣、風雨衣、兩件羊絨衫、手套、高幫旅游鞋。</h3> <h1><b> D16稻城到巴塘</b></h1> <h3>今天走S216-217-理亞公路-G318。11點到稻城縣城金珠鎮(zhèn)。街道不寬、市容整潔。菜市場幾十種蔬菜水果,應有盡有,絕大多數(shù)外運而來。黃瓜、生菜5元,西紅柿4元。超市物品也齊全。</h3> <h3>15點過理塘縣城。海拔3946,路邊全是大小酒店。從理塘開始,轉為西北方向的318國道。</h3> <h3>禾尼鄉(xiāng)的草原廣闊無邊,僧侶們也與市俗人們同樣在那里嬉戲玩耍。經無量河時,6輛摩托車在路邊休憩。前行之間,地勢起伏不那么劇烈,山形、山頭也相對舒緩柔和一些。最高處為巴塘縣"海子山埡口"4685米(不是前天稻城縣的海子山哦)。</h3> <h3>很快經過"姊妹措",也叫"眼鏡湖",兩個碧藍色的海子,是海子山大大小小1000多個海子中最漂亮的。先在觀景臺遠觀,前行兩三公里又下到海子邊親密接觸,美、爽!</h3> <h3>接近巴塘時,路面逐漸沒有那么寬敞、平坦,有些破舊。18:30抵達川藏邊界縣巴塘。海拔僅2400米、氣溫高達29??h城兩條主要街道,大部分是賓館酒店客棧、全是為進出川藏線服務的。晚上,一邊多渠道了解前方路況;同時去縣醫(yī)院充滿氧氣袋,進藏為高海拔做物質和心理的準備。</h3> <h3>下篇"無限風光在險峰之青藏高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