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這是一方二十多年前篆刻的肖形印</h5> <h3>今年春,整理一些二十年前的舊畫,寫些文字,叫“老畫新說“,還根據(jù)舊稿重新畫了幾幅,這叫”舊圖新畫“……??</h3> <h3>把復雜的景畫簡單,把簡單的景畫復雜,這是繪畫藝術,把復雜的事搞簡單,把簡單的事搞復雜這叫什么?大家都懂的,整理舊畫,發(fā)現(xiàn)一幅用極簡手法所繪的水墨畫,為曾經(jīng)能畫出這樣畫感到驚喜…??</h3> <h3>很多年前,朋友開車一起去了武夷山,村長帶我們?nèi)チ艘粋€叫樟樹林的地方吃飯,確實有很多很大的樟樹,午飯后,見在一棵大樟樹下有一女抱一小孩,場景很美,拍了照畫了畫,今整理博客相冊,又見此圖,很多年了…??</h3> <h3>畫畫,讓時間過得極快,很多時光已被濃縮到畫畫中了,每次整理畫稿都會有光陰似箭之感,似乎不久前所畫,其實已是二十年前的舊畫了,時間都去哪了,歲月早已悄悄的走入了畫中,圖為1998年所畫…??</h3> <h3>朋友說:人與人最大區(qū)別不是視力上的差距,而是視野上的差距,視力可以看到一樣的東西,視野卻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朋友的朋友說:我從不預言,我只是看見了一些旁人視而不見的事情…??</h3> <h3>很少畫山水畫,原因是真山真水見過不多,偶爾畫之,多屬臆造,圖為二十年前舊畫,白云生處有人家,還算有點意境,今逢清明,讀圖有感,畫畫講,意到即可,祭先人,心到皆到…??</h3> <h3>昨天,清明,下雨了,大家都沒意見,因為有詩云: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如此,下雨,理所當然。春天下雨,也有理由,也有詩云:春雨貴如油……,詩的無形作用還是很大。昨與開小店的朋友閑聊,他說,下雨生意就不好了,偶爾下下還能忍受,春雨貴如油,太多也發(fā)愁…??</h3> <h3>翻閱很多年前的畫,有時會突然懷疑,這是我曾經(jīng)畫過的畫嗎?以前,看舊畫,會一邊看一邊撕了,不能忍受自己以前畫的幼稚和不足,現(xiàn)在好了,能接納自己不成熟的畫了,開始能從自己曾經(jīng)的畫中讀出一些以前沒能感悟的妙處了…??</h3> <h3>醒早了,上美篇,見有一文: 《 不要走近,不要走近,走近了,什么都沒有了》講游覽朱家角的感覺,文章結尾說:江南水鄉(xiāng)是一種形式,比如詩歌的分行一樣,要懂得這樣的形式,恐怕只有兩種人,一種人是真正生活在這里的老人,他們懂,因為這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一種人就是詩人,他們懂,他們可以不來,但是,他們懂。在形式的美的關系上,他們能夠洞悉像青草一樣呼吸的流水,瓦屋,小舟,臨江的閣樓,依水搖曳的柳梢……。寫的有些道理,摘錄分享,其實,我認為,走近,不只是身體的走近,而應該是心的走近,用心走近,才能看到別樣的風景…??</h3> <h3>醒早了,躺在床上看微信,看美篇,看相冊中老早畫的畫,窗外5點開始鳥就叫了,昨晚回家路上聽到蛙叫聲了…??</h3> <h3>又到花亂開衣亂穿的時節(jié),最近天氣,朋友說,穿少早晚冷,穿多中午熱,一冷一熱容易感冒,愿各位注意冷熱…??</h3> <h3>一年有四季,一生也有四季,區(qū)別在于每人的一季長短,有些人四季如春,有些人四季分明,有些人四季……,有人說,二十多年一季夠了,有位懂養(yǎng)生的朋友曾說,他想一季三十年,120歲是他的目標,我對他說,人生四季,你想多長就多長……,最近,整理了二十多年前畫的二十多幅畫,感覺時光荏苒,又想起了人生四季的說法,一季長短各有造化,季節(jié)轉(zhuǎn)換各自保重…??</h3> <h3>浦東朋友看了我最近發(fā)在朋友圈的畫,微信留言:風格變了,回復:這是二十多年前的畫,朋友說:哦!原來如此……,關于變,有種說法:變,才是唯一的不變,我認為,萬變不離其宗,才是變,所有都是,原來如此…??</h3> <h3>在我微信好友中有多位僧人,經(jīng)常拜讀他們的修行感言,晨見妙智有關“真正”的所言:真正的閑,是心靈中超然物外;真正的忙,是工作里渾然忘我;真正的退,是處世時自然低調(diào);真正的進,是做事中泰然擔當;真正的靜,是生命里寂然滌思;真正的動,是世路上毅然向前;真正的美,是心靈深處最美的純真;真正的愛,是不顧一切的付出。何謂真正,形容詞:名義與實質(zhì)完全相符,如: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副詞:表示非??隙?,如:這些話講得真正有道理…??</h3> <h3>老早的生活不方便,但能讓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現(xiàn)在的生活方便了,但各自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尤其有了微信朋友圈,見面更少了,虛擬空間在取代真實空間,昨晚見一好友,我說,好久不見,友說,我們天天見,天天在微信上看你的畫,我說,有空還是見面多見見,友又說,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過還想見…??</h3> <h3>最近整理了二十多年前畫的二十八幅畫,重新拍了照,重新寫了些新感覺,有朋友說這是新胡說八道,也有很多朋友說,喜歡我以前畫的風格,等等……,此畫,是我以前畫畫有在紙下墊紙的習慣,幾次畫過即會留下自然斑駁,再添幾筆又是一圖,二十多年了,現(xiàn)在看看還是有點趣味…??</h3> <h3>鄰居的朋友是記者,想采訪我,微信留言,想看看我畫畫的地方,我說,畫室太亂,從不對外,回復,這才是最真實的,不知是否有這榮幸?您放心,成稿后會給您過目后方才編發(fā)。我說,真不行,請見諒,回復,好的,理解……。其實,我認為,畫畫的畫的畫,如雞下的蛋,只要好看,好吃就行,沒必要一定要看雞下蛋的地方,更沒必要看雞是如何下蛋的…??</h3> <h3>我不是畫家,小辰光很向往自己能成為畫家,畫了很多年畫后,越來越感到不是每個畫畫的人能能成畫家的,畫了很年后,自我感覺充其量是個會畫點畫的,我還是認可戶口簿上對我定位:美術工作者,一個會畫幾幅畫的,就如一只會下幾個蛋的雞,很平常,就算如此,偶爾也有,拿了蛋,吃了蛋,偷了蛋,不給錢的,對此,有路見不平朋友的見不平,我說,算了,這種人,發(fā)不了,常不了…??</h3> <h3>昨晚,帶了酒帶了一些蠶豆,去朋友家小聚,朋友買了些冷菜,邊喝邊聊,聊學畫,對朋友說,學畫不必刻意學技巧,學畫也沒早晚之分,想畫都不晚,畫畫關鍵要懂得概括和虛實……,對朋友說,有廣告語這樣說:畫家的父母往往都不是畫家,作家的父母往往都………??</h3> <h3>朋友做生意,其中有“殺生”的生意,對其說,盡量不要去做殺生的生意,朋友說,我現(xiàn)在是為了生存,我不殺生,如何生存,對其理由,一時想不出道理回答,如果你有高見,請留言…??</h3> <h3>微信朋友圈發(fā)”雞湯”的越來越少了,昨晚看的一句,感覺有點道理,錄之分享:如果你抽不出時間創(chuàng)造你想要的生活,你就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應付你不想要的生活…??</h3> <h3>生意朋友感嘆,生意越來越難做了,生意朋友想半天悟出原因了,騙子越來越多了,傻子就不夠了,我認為錯了,生意不是騙子與傻子的關系,也不是簡單搬搬磚頭的行為,更不是玩玩小聰明就能做好的,曾聽說這樣一句話:先做人后做事最后做生意,此話有道理,與認為生意難做的朋友分享…??</h3> <h3>最近整理了一些二十年前畫的舊畫,重新拍了照片歸類,最早的手機沒有拍攝功能,后來的手機能拍了但像素太低,現(xiàn)在的手機好了,能拍出細微的筆觸和機理,圖為二十年前所畫金澤紫橋,當時在水中放了少許洗潔精…??</h3> <h3>有人估算:人一生會遇到約2920萬人,兩個人相識的概率只有千萬分之五,相知的概率只有十億分之三,這么微乎其微的幾率,卻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世間所有的相遇,皆有因由。昨與北方朋友在江南古鎮(zhèn)喝酒閑聊,聊朋友緣分,我說,相遇是緣,但緣有善緣孽緣之分,如何化孽為善,需各自的修為和造化…??</h3> <h3>周莊還沒著名時,我經(jīng)常去,那時,盡管交通不便,但人少安靜,樸實,沒商業(yè)味,畫過一些畫,對”船從家中過“一景,記憶較深,后來,周莊越來越有名,游人越來越多了,周莊,我就很少去了,也很少畫了…??</h3> <h3>一樹花開滿園春色,輕輕地對你說, 再見,三月!你好,最美人間四月天,最好大家都不負…??</h3> <h3>昨晚,幾個朋友在朋友家小聚閑聊,聊前半生與后半生,聊做大做小,聊向外走向內(nèi)走,聊加法減法……,晨讀小美早茶,與昨晚所聊有相同之處,錄之分享:人生不外乎六個字:“拿得起”、“放得下”。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放得下。有人說:“看過千嬌百媚,行遍千山萬水,歷經(jīng)千難萬阻,老之將至,生命中的那些紅塵過往、意氣飛揚,從來就不會消散,深深鐫刻在歷史的深處,珍存在后人的記憶中。一回回出發(fā),終究一次次歸來。我們用整個的前半生去拿起,也將用全部的后半生去放下…??</h3> <h3>這是今年春,根據(jù)二十年前的舊稿畫的新圖,很多年后,又是一幅舊畫……??</h3>